面对农村金融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三农”对于金融服务,尤其是贷款方式的需求逐渐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如何保持自身稳步发展,并不断增强对广大农民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
不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选择了“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解决路径,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好的产品和服务?
市场检验出的结论是,既适合“三农”需求,又适合农信社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特点的就是好的产品与服务。
适合,就是王道。
然而,“适合”二字,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探寻适合的产品与服务,关键是要做好市场细分,并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创新出不同的信贷产品与服务。
目前,不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正着手于建立和完善“三农”客户的信息数据库。“点多面广”的特点,也使得他们在走访客户、了解客户金融需求、倾听客户意见时,具有其他金融机构难以企及的优势。在此过程中,农信社可以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分析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细分市场,制定出真正的个性化服务,推出更多适合当地“三农”需求的产品,实现在客户利益最大化下的农信社效益最大化。
在挑战面前,不少合作金融机构已经迈步走上了探寻最适合农村金融市场的产品与服务的道路。就此而言,河北省农信社开展的“农信进万家”活动便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经营班子负责人李子洲在总结“农信进万家”活动时表示,河北省联社“最初是提出了一个思路、一个方向、一个框架,具体到活动怎样推动、如何开展,还需要各市、县级农信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措施和办法,这样才能使活动深入推进。”
也正因有了这种“因地制宜”、探索推出最适合当地实际的服务与产品的理念,河北省各县级合作金融机构才得以在完善“三农”客户信息数据库的同时,放开手脚地“因需创新”。
例如,在乐亭县,当地农信社推出了“工薪贷”等信贷品种,并着手推出汽车消费贷款等新产品;在玉田县,当地农信社作为试点推出的小额农贷卡正推动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
河北农信人“因需创新”的支农信念与支农行动,擦亮了农信社“支农主力军”的金字招牌。其实实在在的支农业绩,也验证了创新产品与服务的一个秘诀——“适合,就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