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5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洋教头”中国传道悲喜交加

本刊记者 赵陈婷

   绘图/柴晋宁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当中国零售企业和零售老总们“富了”之后,也想请个“洋把式”来给把把关,正所谓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理念的磨合,方法的整合等问题却成为了一道洋教头与中国老板们难以逾越的鸿沟。有人欢喜有人愁,洋教头在中国零售业的命运也是悲喜交加各不相同。——编者

  严庆是一位连锁百强企业的老总,熟悉他的人都喊他“老严”。老严也算是中国第一批本土连锁超市的开路先锋,十年的快速发 展,也成就了老严现在的家业,生意越做越大,店越开越多,可老严的管理却越来越力不从心。

  在经历了快发展的十年后,伴随着竞争的加剧,老严已经深深感受到市场吹来的冷风。创新、转变成为了老严下一个十年发展的关键词。但这又谈何容易,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老严一直在行业里,苦苦地寻觅希望能自己得到一员猛将,但老严殊不知自己在寻觅猛将的时候,还有千百个“老严”同时也在寻觅猛将。中国的零售业也正面临着一将难求的困境。

  无奈的老严,在一次出国考察后有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能把这些洋教头们请到家里来呢?

  

  上门女婿

  对于招个洋高管做“上门女婿”,中国零售业并没有给严庆太多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较早吃螃蟹请境外高管的应该是曾经中国最大的民营商业连锁集团——天津家世界集团。

  据了解,自从2002年James W.Inglis成为家世界第一位外籍高管以来,当时的家世界显示出了与国内其他零售企业不同的战略眼光,先后延揽家得宝、百安居、特易购、凯马特等跨国零售巨头的高管人员加盟,组成了可以算是中国零售企业中最豪华也是最国际化的管理团队。有数据统计,从2005年4月到2006年9月,家世界先后任命了二三十位外籍管理人士。

  彼时,舆论一度认为,偏居天津的家世界,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最有增长潜力的零售企业。可惜,2006年12月13日,天津家世界家居建材超市卖给了美国第三大零售商家得宝,其在业界最富盛名的“洋董事会”也被解散,9位洋高管团队撤离家世界,公司从内部提拔接任人员,高管阶层回归“本土化”。

  家世界的失败,似乎并没有消减中国零售企业对境外高管的热情。2008年,庆客隆连锁商贸有限公司引入了3位外籍股东,并且聘请了具有多年国际企业运作经验的CFO以规范企业运营方式。

  对于这一举动,庆客隆董事长王状一并不掩饰其真实意图:“为了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庆客隆需要这些外籍人士进行一场上市准备的‘手术’”。

  “庆客隆要去纳斯达克上市,必须有外籍股东进行推荐,完全陌生的面孔不好卖股票。所以说,庆客隆对于上市的需求超过了管理本身的需求,其上市的目的性非常明确。”零售专家何建军解释道。

  比起王状一的直率,杜厦掌管的家世界多少有点遮遮掩掩。有业内人士指出,家世界成立的初衷就是做资本,杜厦之前重金所打造的豪华管理团队完全是为了迎合香港资本市场的需求。

  

  比“武”招亲

  家世界、庆客隆更多的是为了上市打形象牌,但老严需要的是这些洋高管能去改变企业目前的发展困境。

  下定决心后,老严又在为请什么样的高管犯了难。

  和大部分中国零售企业一样,老严的超市也是通过学习家乐福这样的标准化大卖场起家的。但几番思量,老严认为企业目前更需要日资企业那样精细化的管理来打造一个相对比较高端的业态,希望在三线城市的厮杀中突围。

  正当严庆心中选择境外高管的天平偏向日本的时候,业内流传的一句话又让他踯躅了。对于大陆、台湾、日本三地零售业的差异,业内流传的观点是:日本比大陆零售业领先一大步,而台湾零售业领先大陆一小步,但更贴近大陆零售市场。

  “一个中国三线城市的零售企业直接去学习日本零售企业,这个步子是不是迈得有点太大了?”老严心里嘀咕着。

  “尽管消费者存在着一定消费层次的落差,但是我们也不排除,在某个城市的某个区域的某些零售卖场相对比较领先一点。”对于这样的疑惑,上海尚益咨询公司总经理胡春才表示:“成都的伊藤洋华堂做得很不错,特别是其卖场的生鲜方面,成都的市民已经普遍接受了这些价格相对较高但是鲜度有保证的产品。但成都的消费者观念并没有比北京、上海的消费者先进多少。”

  “日本的东西,也未必不能学,关键是看企业怎样嫁接。必须把两者适当的结合起来,选取当地市场能够接受的,再加上当地市场所特有的,这样的业态才有竞争力。”胡春才补充道。

  招日本还是台湾的高管似乎不是大问题,但如何去找到企业需要的管理人员呢?老严有点犯难:“想比武招亲,实际上这个擂台都难搭起来,不管是企业,还是境外的洋高管,双方的信息都不对称。”

  根据记者调查,目前在大陆零售企业的外籍高管并不多,他们以亚洲面孔为主,其中台湾籍占绝对优势,而来自日本、香港的管理人员数量较少。

  “现在进入大陆的台湾籍管理者,很多都是之前在台湾的家乐福、7-11等企业工作过,从90年代中后期在两岸关系改善之后,开始向大陆流动,凭着他们在台湾零售业10多年的工作经验,进入到大陆连锁企业担任高管。”上海流通研究所所长汪亮这样解释这一现象:“香港本土的零售业并没有衍生出一个特别好的业态或者有价值的模式,在大陆战绩不俗的屈臣氏也是模仿了日本的药妆店业态。而日本的零售企业在华的发展近年来后劲不足,投资力度不够,这些导致了香港、日本在大陆企业高管的人脉稀疏。” 

  “台湾的零售市场原来就不大,而近几年台湾经济的不景气使得很多企业的发展重心向大陆转移,因此2005年前后,大批台湾籍管理人员把就业的目光放在了大陆市场。”北伦国际零售管理机构研究总监刘文烽补充道。

  老严最终还是通过一位在日本的朋友,找到了一位日本教头。但老严的招亲此时已经变成了相亲,而这个亲还得慢慢相。

  >>下转B3版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