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5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美轮美奂国粹精品,民族艺术铁肩承担
——专访北京京剧院李恩杰院长(二)
浓茶小罐

  北京京剧院李恩杰院长。

  (接上期)

  记者:京剧对演员和观众有双重门槛,要求观众有传统文化功底,有欣赏力,同时演员也要有很高的综合素质。以前京剧都是师傅带徒弟,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到徒弟对师傅是十分敬畏的。您也很注重青年演员传帮带,您怎么看现在的京剧演员的培养?现在没有小徒弟在师傅家长大的老例了,那会不会失去“幼功”?

  李院长:应该说我们现在的京剧教育,吸收了过去的传承那些非常有效的手段,又加进了现代教育的科学和有效的办法。你比如说师傅带徒弟,过去是带的那几个老师,对不对?文化课谁教你的?还有很多需要学的东西呢,这就是现代教育给我们新一代的人提供的基本素质上的提高。从年龄上来说,我们戏校,十几岁就可以进来,比过去的基础教育扎实多了,再加上他之前可能有一些自学等等,有舞蹈班、武术班,有社会整体的做法,还有家里头课外、业余的学习,打这么一个基础。

  我认为我们现在的教育科学性更高了。这个科学性把过去传承的东西,我们也在总结,融入我们现代教育。你比如说青年演员现在拜师,还有现在从中央戏剧学院到我们各个剧场,办流派班。京剧的流派是传承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流派出特点,流派弟子怎么把师傅的东西传承下来,现在我们在京剧界拜师传艺的手段是非常多的。我们几乎青年演员都有老师,你是哪派的都有。这是一个传承,当然去师傅家里打扫卫生就算了。小时候拜师,师傅教你吗?他也有不好的地方,在师傅家给师傅家里当保姆,先当两年再说,看你表现好不好,这个东西也有不好的地方。现在不用,师傅就教你艺术,你自己在学校里学稳基础,学校应该说还是有能力的。我们现在的年轻一代实力很强。尤其是北京京剧院现在聚集了一大批非常有实力的青年演员,我们也在着力的培养。从流派班、研究生到院里我们有很多主要演员、青年演员。京剧我不知道你熟悉不熟悉,你不当一号你就不是真正的主要演员,你就陪别人唱戏。现在我们反过来推动,让主要演员陪着年轻演员唱戏。

  记者:等于捧角了?

  李院长:对。我们这次搞青年演员擂台赛,排了25台戏,连续的,今年5月15日到6月10日在长安大戏院,全部是青年演员40多岁以下的唱主角,每天一个,有的是两个唱同一台戏。我们门口有一个擂台赛,几个老领导,中宣部都对这个非常重视和支持。要什么给什么,你就好好把青年培养出来就行。在这方面,我们也在从我们现在的手段和传统有效手段来结合培养新一代。人才的培养上没有问题。我们现在的演员和老一代演员,艺术所处的历史方位不同。40年前,文化大革命以前上世纪50年代,京剧是当时的时尚艺术,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演唱会,所有的青年都去追着他们看,都是他们的粉丝,但是这种情况有很大改变。这个改变主要是科学技术带来的变化。一个演唱会一个演员或者几个演员可以在大的体育场里召集那么多年轻人来看,票价那么高!经营者的收益你可想而知,他分给这些人的收益你也可想而知!自然有条件给这些人很高的回报。

  今天我们的京剧这门艺术是剧场里的艺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演员甚至连麦克风都没有。优秀演员就是靠唱,直接用丹田的气息把音送到您耳边,但是再放也不能把体育馆穿透了,就是1000来人的规模,1000来人能挣多少钱?这些演员能挣多少?所以它的艺术有它历史的局限性。就是那个时代。那个时代没有大的体育场,剧场是最大的了,他挣的钱在当时就相当于现在的红歌星,当时京剧演员挣的钱,就是从时代的角度,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那时候生产力的条件造成了它的生产方式,产生了这样的历史性的剧种,今天我把这个事搁在体育馆上唱,它就不适合,它就适合八九百人左右,小剧场欣赏,对于演员发挥和观众的欣赏是最好的。那么,这个东西带来的问题就很多了。你比如说演员待遇问题等等。

  记者:很多演员就因为此而改行了?

  李院长:没有办法。我们现在的演员我认为他们能够坚持下来做这件事,他们真是非常优秀的。有的时候我们也在想,他作为一个年轻的孩子,他干这个事,如果他天天在这拼命干这个事,他就在很多方面损失是很大的。谁都希望背一个名牌的包,每个孩子都愿意穿一件名牌的衣服,他天天唱京剧就什么都没有,他就是一个傻瓜!付出是很多的。其实他也需要用别的办法去弥补,有人找他们出去唱点堂会,我觉得都特别的正常。所以我作为院长我特别理解和支持他们,但是你只要把精力放在这,用在发展你的艺术上,做其他的事别出大圈子。去关心、理解他们,你才能愿意在这干。他的难处遇到的困难谁都不管,天天要求他,他凭什么啊!指不定谁把孩子送这的呢,他真的喜欢京剧吗?他喜欢也得要建立在生存的条件上。这些孩子因为学了,知道自己的责任了,他喜欢了,但是他并不是没有困难啊,学京剧的发展要依赖于整个社会、依赖于政府整体的关怀。保存它的意义何在?我认为不是让他变为现在,主体的提供文化娱乐产品的性质,而是从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管理。

  记者:北京京剧院与老舍茶馆同样是北京的名片,同样是老北京的文化,您是怎么看待北京的茶馆文化呢?在您眼中老舍茶馆代表一种怎样的北京的文化记忆?

  李院长:茶文化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从这一点来说和京剧有同样的历史体征。另外,老舍茶馆是北京的,更具有北京特色的,代表北京风土人情的特色。京剧也是在北京诞生的,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从我们的京剧人的那种特质,和茶文化的经营、传承,从人文特质上我认为是非常相近的。那么,它一个是艺术的形式;一种是我认为从茶馆文化角度是民俗的形式,是两种不同的形式,是不同方式的把我们民族文化共同传承。从你们茶馆里还安排了京剧的表演,我和你们尹总也探讨过怎么把这个结合得更好,我觉得这两者应该更多的结合,把这些文化整合成我们整个传统文化的整体文化。

  从整个国际、全球文化的竞争力看来,综合竞争力是具有优势的,鼓励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从历史痕迹来说,过去谁强大咱们就攻城、占地,其实历史就是在用武力争夺生存资源的背景下推动发展的。逐步到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其实才把各国国土和资源分配的问题基本尘埃落定。但是这个过程中,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续着用武力争夺资源。比如为了石油、为了水、为了国土。为国土一个是为了尊严,但最根本还是为了争夺生活资源。谁都可以看到,有国土就有资源、有实力。今后,从历史发展的使命中我们已经看到了,欧洲经济发展了,国土的概念生根国家。而且“欧元区”、“欧盟”这都是什么概念?这些人们自己设定的很多障碍,影响人类自己的发展,会慢慢把这个破掉。

  现在已经看出结果了。很多国家免签了,说是为了旅游,其实都是为了资源、为了城市的更大程度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能够保留下来的,能占统治地位的,其实是他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我们自己的文化像老舍茶馆,包括其他的文化形式,艺术舞台,从艺术角度,从民俗也好,和更深层次的我们很多的文化,我觉得共同承载着提高我们的综合竞争力,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的使命!包括吃饭,过去我们出国,老觉得人家的方式好,人家文明,我们怎么那么不文明,我们自己老缺乏自信!中国人凑在一起吃饭,敬个酒,高兴了会嚷嚷在大庭广众之下我们是影响人家,有不好的地方,但是我们这种形式更有利于人们之间感情沟通。外国人自己一个人弄一盘多么自私啊!我到国外吃饭,到一般餐馆都是一人一份,我就指定你买这个,你买那个,咱们凑一块吃。外国人一看也很好,这个人这么弄啊?买的匹萨什么的都搁一块切了大家掺着吃!我一个人能吃很多种,大家吃着也觉着很有趣,弄点啤酒,干着杯,特别亲热、热闹。旁边吃饭的老外看我们这么高兴,也主动过来跟我们碰杯。所以,从这一点说,我们要形成我们自己民族的自信,我们有民族的影响力。刚才我说的我们民族有影响力,外国人一看很好。所以,传统文化是基础。不管老舍茶馆还是京剧,京剧是我们共同要追求的目标。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之间还应该相互的发挥历史上我们共存的东西。

  我们过去演戏前后都是到茶馆里去,其实我们茶馆里的客人很多也都是京剧的听众,在那看在那聊,形成一个整体。今后我们通过策展和恢复,我看到你们也在不断的拓展,也在外地开自己的加盟店,我觉得非常好,今后我们可以探讨更多的更深层次的合作。跟你们尹总有过几次接触,谈的也挺投机的,今天非常高兴,你们来算是续这个缘吧!

  (完)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