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4日下午,“茶馆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老舍茶馆隆重召开,这是北京市茶业协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茶人联谊会等联合主办的2011北京春茶节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北京茶馆经营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茶文化,全面提高在京茶馆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使其科学、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整个茶馆产业经济的繁荣。
北京市茶业协会会员单位及特邀茶馆业经理人、有关专家、爱茶人代表及北京电视台、《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媒体记者等出席研讨会,北京市茶业协会白文祥会长、老舍茶馆尹智君董事长等多位协会领导和业界精英做了精彩发言。研讨会由北京市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光丽主持。
研讨会气氛热烈,与会者争先恐后发言,既有理论、也有实践,各抒己见、充分交流。与会者认为:这是北京茶馆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会议,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茶馆不仅是商业企业,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茶文化的重要载体,虽然当前茶馆业发展并不平衡,但全体同仁必须要坚定信念,用特色经营、特色环境、特色人才等,来着力打造品牌,以此作为不竭动力,推动茶馆业持续、健康、规范发展。在研讨会开始前,全体与会代表实地参观考察了老舍茶馆。
研讨会精彩言论回顾
北京市茶业协会
白文祥 会长
茶馆业是茶产业整个链条的一部分,是茶叶流通到终端的一种业态的延伸,是一种业态多元的多功能的经营模式,消费者买的是文化,买的是服务。同业竞争激烈,做大做强很难,全国数万家,北京数百家,老舍茶馆在业内是领军者,做的很出色,但大多数目前在摸索中发展。现阶段,茶馆业市场有需求,潜力很大,茶馆业可持续发展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1、行行理念是相通的,是做事儿还是做事业,事儿是一时的,事业是长久的,要当做事业去做,有战略眼光才可能持续发展、永续发展。
2、做好定位是关键,包括市场定位、消费群体的定位。
3、实施品牌战略,无论经营什么都要有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质量、形象、服务、宣传一体化,要有好的经理人、好的品牌、好的团队,最终有一个严格考核的体系。
4、选址也至关重要,决定着企业成败。选择最理想、风险最低的地址时,还要考虑到停车泊位这样的细节问题,否则难以生存。
现代化大都市,现代人紧张的生活节奏加之休闲娱乐方式的变化,对茶馆业的经营模式和业态定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最终留下来的终将是强者,领军者才是行业的标志。
老舍茶馆
尹智君 董事长
老舍茶馆成立于1988年,作为改革开放后北京第一家民俗文化茶馆,在市、区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关怀与扶植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现已形成集老北京六大茶馆形式于一身,包涵综艺演出、茶事服务、茶产品售卖、宫廷餐饮和老北京特色餐饮多种业态的文化事业经营综合体。营业面积已从开业之初的700多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4500平米,2010年老舍茶馆第一家分店在亚运村大屯北路开业。老舍茶馆作为首都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一处京城传统文化体验之地,至今已接待了70多个国家120多位元首政要和300多万中外宾客;承接了奥运会、中非首脑论坛、世博会等许多重要外事接待服务任务;先后出访毛里求斯、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成为联结海内外友谊的桥梁和展示优秀传统民族艺术的一扇窗。先后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3A级景区(点);荣获首都精神文明标兵、“首都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老舍茶馆是北京市著名商标。
老舍茶馆未来发展将立足本店,继续加大特色产品的开发力度,注重市场活动的策划与营销,深化制度流程的建造,积极探讨下一步连锁发展模式。以市场、产品、营销、经营四个职能部门作为联动基础,进一步理顺市场工作的标准化流程,规范民俗节令、假日、节庆等市场活动。在产品规划方面,2011年计划投资300万元在演出、茶具、旅游产品、特色小吃方面,开发五十余种产品,不断丰富产品链。在经营方面主要是服务的管控、质量的监控、抓特色、强化礼仪,员工的销售与个人绩效挂钩。在人力运营方面,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发展,开展业务技能比赛,建立员工阅览室,公司设立创新奖励基金和客户意见建议收集整改奖励基金。
茶馆企业要矢志不渝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始终坚持“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的经营宗旨,以丰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依托,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之养分,以茶馆舞台为阵地,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不断丰富茶馆文化内涵。要准确定位,不断变革,创新文化产品,通过传统文化与时代气息的完美结合加以有效传承,以顺应现代人的精神生活需要。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有效措施。要强化学习型团队建设,不断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国土资源部咨询中心法规部王凌云 主任
作为一个爱茶品茗人首先考虑茶品质量,其次是性价比,再就是享受服务。作为经营性的茶馆首先要规范,要注重经营理念,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经营要有特色,对广大消费者分层次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宣传茶知识与养生时,要与人的个性体质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和静园茶人会馆
王琼 总经理
1992年在沈阳开业到2006年又把品牌延伸到北京,开办了北京和静园茶人会馆,力求打造更好的文化平台,靠的就是一个“坚持”,重视品牌建设,建立了适应本会馆的标准化经营管理体系,坚持标准化管理与个性化经营,打造了和静园企业特有的文化核心和独到的经营模式,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茶馆业的专业性、丰富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在有魅力的企业文化上,企业价值观体现在每个员工的个人文化上,坚持员工文化培养培训,让美更是有文化气质的美,企业文化才能扎下根,尽最大的努力传承和推广茶文化。
北京武夷山老记茶业公司
金雅丽 副总经理
北京老记是以经营大红袍茶叶为主的一家商务茶会所,会所分为产品展示区、产品体验区和商务洽谈区,各功能区域既独立又有交叉,是体验茶文化及传统文化的场所,使得会所功能更加丰富,顾客体验感更强,前来老记茶会所的消费者认同其经营理念。随着市场激烈的竞争,茶馆已经由最初的以饮茶为主要目的,转换为满足消费者文化享受、休闲娱乐的多元化茶会所。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经营一家多业态的会所将有利于茶馆业的生存与发展。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馆专业委员会
柴晓娟 副秘书长
茶艺师是未来茶馆业的支柱,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茶馆效益。重视人才培养,加大培训的力度,注重培训质量,让每个员工成为茶文化的宣传员,也是决定茶馆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沈冬梅 博士
从茶馆业的发展来看,展示、发扬茶文化应该是新式茶馆的中心功能。预期后工业社会,将会加强茶馆公共空间的功能、茶文化给人提供格调生活的功能。经营者只要能够认准茶馆的某一两种功能,准确定位消费者的层次,合法经营,就能使所经营的茶馆成为消费者生活的港湾,心情的驿站,格调的风向标,城市文化特色与风格的展示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