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5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耿耿忠心煤海情
——记川煤集团达竹公司斌郎煤矿采煤一队维修班班长张永川

  他,在采煤工作面一干就是22年,没有受过一次伤,他所带领的班组,也无一人受过伤;参加工作以来,他没有认真休息过一天,每月下井均在28至32个班之间;他连续多次被矿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矿优秀人才和优秀班组长——他就是川煤集团达竹公司斌郎煤矿采煤一队维修班班长张永川。      

  1989年,张永川进入斌郎煤矿采煤一队从事攉煤工作,6个月后,由于工作踏实、技术过硬、敢于负责,队领导便调他去维修班当班长,负责整个采区机、风巷的维修和工作面全部材料的供应,从此他就在维修班扎了根。      

  维修班的安全压力一点不比综采工作面的安全压力小,工作面、机巷和风巷,哪里坏了修哪里,哪里烂了补哪里,那里有隐患,就在哪里整改。2008年“5·12”大地震那天,张永川正在风巷搞维修,巷道震动异常,顶板四处掉渣,当时大家还以为是顶板来压。直到下午4点,矿上通知井下人员全部撤出地面后,才知道发生了大地震。就在那天,工作面溜子电机烧坏了,由于余震不时来袭,队里安排了3批人员都不敢下井。张永川下班刚洗完澡,还没顾得上吃饭,得知工作面要更换溜子电机,急忙跑到队办公室主动请缨,带领维修班的职工,冒着余震的危险,硬是从地面把电机运到工作面,一口气换好了溜子电机,保证了震后安全生产的需要。     

  2008年9月,张永川的父亲去世,他赶回老家料理后事。这时工作面正遇上陡、下缓,急需安装一台150型溜子,迫于无奈,队里只好通知他回矿。从请假回家到接到通知回矿,他在家里只待了不到一天的时间,父亲的后事还没料理完。回到矿上,他加班加点,在工作面干了36个小时,硬是将溜子迅速安装调试好。“这活丢不起,要干就得干好,干彻底。”张永川说话掷地有声。 

  2010年7月,张永川四川宣汉老家的6间瓦房一下子被洪水和泥石流冲垮了5间,80多岁的老母亲及家人只能暂时搬到邻居家,家里让他带钱回去维修被冲垮的房屋,就在这节骨眼上,综采工作面条件不是很好,维修也正缺人手,张永川没有回去,而是让妻子带上钱回老家,自己则留在工作岗位上。   

  2010年12月,张永川85岁的母亲病逝,队里接到他老家打来的电话,让他快回老家。值班干部把电话打到工作面时,张永川正在井下N1014工作面风巷替换支架,当得知母亲病逝这一消息时,他强忍住内心的悲痛继续工作。班友叫他出井回老家,他却说:“当班的工作任务没完成,我无法向队里交代,工作面安全压力大,还需要很多材料等着我们运去接顶。”就这样,风巷支架替换完后,他还与班组职工一起,把接顶的3车木材运到工作面机尾,这才升井下班。 

  就在不久前,48岁的张永川举起右手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他在笔记本上写道:“我是一名老工人,一名共产党员,干采煤这一行,是干一辈子,学一辈子;安全工作也一样,下井一分钟,就得安全60秒。” 这就是一名普通采煤工的情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对矿山的耿耿忠心。

  (潘广平)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