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8岁的吴克忠回国创立优势资本。至今已先后注资61个项目,其中16个项目已经成功在全球各大交易所上市,投资回报率最高达50倍,平均达7-8倍,而私募业界的平均水平仅为200%-300%。至今,吴克忠在资本市场已经闯荡了20年。从教师到股评,从二级市场到一级市场,他一直走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沿。
“做有智慧的钱”
资本市场从来不差钱,但是能创造价值的钱却很少。
当创业板超募后,很多企业多不知道怎么花?对于炒房、炒股、炒农产品,吴克忠认为那只是流动性泛滥,而不是真正有智慧的钱,“有智慧的钱是能为社会、企业带来价值,创造价值的钱。”
如山东博润实业有限公司(山东博润),优势资本在2008年6月投入7000万元,2010年6月11日,山东博润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募集资金4000万美元。
山东博润是以玉米深加工为主的企业,主要生产食用酒精、玉米胚芽及饲料,属于传统消费性企业。吴克忠选择的理由是,山东博润有生产食用酒精、饲料的核心技术,相对于其它企业来说,它还多了个玉米胚芽提炼技术,把胚芽制成玉米油,这一项能为企业每年增加6%-8%的利润。“也就是当其它同行利润为零的时候,山东博润还能有6%-8%的利润率。”
当时,山东博润的定位是,融到资后往酒精深加工领域发展,丙醇、丁醇……因为深加工部分利润高。
吴克忠认为,往深加工方面发展,附加值是更高,但产品只能销往一些化工企业,市场空间越做越小了,发展也将遇到瓶颈,所以企业应该往纵向扩张,把食用酒精做大,在注资后,山东博润马上并购了一家黑龙江的食用酒精生产企业。
正是企业定位的调整,现在,山东博润已经成为了中国第二大食用酒精生产企业,最大的是中粮集团。吴克忠预计,明年山东博润将超越中粮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食用酒精生产企业。
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吴克忠也让自己的投资增值达6倍之多,上市后市值达4个多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吴克忠一直非常看好中国的传统消费行业。在他看来,中国的传统行业市场巨大,而企业却是非常分散的,一个行业里,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可以只有1%,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分散的企业,给了“有智慧的钱”巨大的发挥舞台。
“没有不能上市的企业”
作为优势资本的总裁,除了投资别人的企业,吴克忠也培育自己的上市公司。
2003年,吴克忠的弟弟吴强华下海创业,投资30万,创办了北京数字政通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业从事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电子政务平台(包括数字化城市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和规划管理等)的开发和推广工作,为政府部门提供GIS、MIS、OA一体化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并为政府提供各个部门间基于数据共享的协同工作平台的企业。
吴克忠开始了他的培养工作,作为一体化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它的模式是可以在各个城市复制的,只要资本的轻轻点拨,就可以迅速做大。
2009年,北京数字政通科技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数字政通300075),在吴强华的帮助下,数字政通于2010年4月27日在创业板上市。
吴克忠持股比例49%的上海顶势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顶势),同时也作为数字政通的发起人,认缴出资额158.172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8245%。
在吴克忠看来,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可以培育成一个上市公司,数字政通就是他一手培育起来的上市公司。
吴克忠选择企业的标准只有两条:盈利的可持续性和盈利的可增长性。
吴克忠把它解读成更具体的四点:一是市场空间,决定了企业能做多大;二是核心竞争力,当竞争对手获得同样多,甚至更多资金的时候,是不是能很快超过你;三是商业模式,有了钱你的企业能很快做起来;四是增长推动力,靠品牌、渠道、还是……
“一个项目投不投,一般跟企业聊15-20分钟就基本可以决定。”吴克忠对自己看项目的眼光很自信。吴克忠同时强调,自己是不会投资房地产和矿业资源类企业的,因为这两个行业赚的钱都是一次性的,没有持续性。
当然团队也很重要,什么样的企业家才能获得青睐,吴克忠认为,最看重的就是看他能不能接受新的东西,敢于抛弃自己旧的经验。
编制纵横项目网
如今,PE竞争已经不再是资金多少的竞争,项目来源的多寡是决定机构未来持续发展的动能。
与一般机构类似,优势资本最初投资的项目也多是靠“碰运气”,而如今投资热潮井喷,在激烈的竞争浪潮中,优势资本开始精心编制自己的项目网络。
“以前很多好项目是碰到的,今后,我们希望把偶然变成必然性,形成系统性、专业性的项目渠道。”吴克忠表示。
前几年,吴克忠特别强调团队的专业眼光,即发现项目价值的能力。现在,随着这种能力的逐步增强,“我们的重点变成组织建立发现项目的网络渠道。”
优势资本对区域性的项目渠道很重视。吴克忠曾把中国企业分为三种模式,即东莞模式、温州模式和泉州模式。
以东莞模式为代表的中国OEM出口加工企业,由于没有定价权,在金融危机中最容易受到冲击,也最脆弱;温州模式主要以低成本、低价格迅速占领市场,这类企业在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后,很难进一步扩大市场;泉州模式则是企业已经开创了自己的品牌并建立了网络。
优势资本是率先进入泉州投资匹克,并带领其香港上市的。此外,还投资了泉州中宇卫浴帮助其登陆德国主板市场。
2006年,泉州市政府曾授权优势资本为“泉州品牌企业投资推广中心”,让优势资本来推动这些企业上市。
谈及在泉州的投资,吴克忠不无兴奋地说:“当时,我们进入泉州调研,发现很多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都是很有价值的。我前两年预言,泉州未来3-5年会产生二三十家上市公司,到现在已经有21家上市公司了,比我想象的还要快。”
最近,优势资本又要进入GDP高速增长的重庆和佛山去寻找高增长的企业,并且在重庆、佛山成立了专门的合作基金。同时,也在东北等地进行发掘,旨在通过区域性资源来获得更多的优质项目。
“在项目网络建立上,首先要有理念,然后再根据这种理念去找这种项目,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吴克忠说。
前期,优势资本和中国工商银行合作成立了一只人民币基金,这也是工行首次与国内投资机构联手合作。合作的出发点是,工行看重优势资本对客户全方位价值的提升,而优势资本看重的则是银行的项目渠道。这使优势资本的项目网络有了一个纵向的拓展。
提及本次合作,吴克忠坦言,并不是看重银行的资金,而是银行的项目资源。“中国的资本市场根本不缺钱,缺少的是项目来源和对项目的判断能力。此次合作是我们的专业能力和银行的项目渠道的资源匹配,完全是互补没有竞争,并且是增值的。”
目前,这只是基金磨合了一年时间,并且在广东、四川做了一些试点。对于两家合作的第一个项目,吴克忠预测可能会在广东或福建。
此外,中国的海外留学生也成了优势资本获得项目的渠道。优势资本最近投资的一个高空风能项目就是利用了这一渠道。并且,这项技术在美国经过小试,目前正在中国做中试,与大唐电力、广东省政府谈合作,希望尽快产业化。
如今,PE的竞争已经是进入“项目为王”的时代。吴克忠表示,优势资本从来没有为资金发过愁。“优势资本这两年花了很多时间建立项目网络,把项目渠道建立起来,拿到资金就很容易。”
当优势资本计划在佛山募集一只基金时,吴克忠只去佛山“吃了两次饭”,便募集了3亿元的基金。当时很多人想参与这只基金,但吴克忠认为,基金规模大小并不重要,把基金做扎实才是首要目标。不能为了投资而投资,投资并不是为了去赚管理费,基金的持续发展才是目的。
“每年十家上市”
2010年优势资本完成11家企业上市。从投入到退出,优势资本扩张的步伐正在加快。正如吴克忠所说,“现在社会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解读优势资本,吴克忠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发现项目的价值,一是发现项目的能力。发现项目的价值需要专业性,发现项目则更需要渠道。
现在,优势资本已经在四川德阳、河北廊坊等地,与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合作,通过当地政府推荐项目,按照优势资本与产业引导基金4比1的出资比例投资项目;与工商银行成立了一支5亿元的基金,通过工商银行的渠道优势和优势资本的价值提升能力相结合;在GDP高速增长的重庆、佛山募集专门的区域基金,在区域合伙人网络的基础上,更加精准、深入地发掘当地高增长的企业。
吴克忠认为,未来私募股权投资的竞争是项目资源的竞争。而优势资本通过渠道的层层铺展,把处理项目的枢纽建立起来,未来项目收藏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以前,我们更多的是到处找项目,走街串巷,碰运气偶尔找到一个项目。”现在,吴克忠已经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渠道的建立上,正在编制一张筛选项目的“天罗地网”,他希望未来能够打造一个系统性发现项目、专业化发现价值的网络。
而对于资金来源,吴克忠没有任何的担心,起初,优势资本资金主要来源于陈荣(中路股份董事长)以及美国的投资者。现在。通过在各地设立分基金,在各区域本地募集资金,以及投资过的已上市企业主动投资。
在吴克忠投资的企业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他只做第一轮投资,后面是绝对不会跟投的。“优势资本只做价值的发现者和挖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