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灾难中,还是在灾难后,总是有着那么一种因素——或精神、或力量、或情义,亦或是一句代表行动的口号,会让人为之慨叹、为之动容、为之泪流满面,就像,“大信合精神”。
信合精神之大,在于信合人无私和无畏。仅是震后的第3天,灾区信合人就搭建起了灾后第一家“帐篷银行”;震后第8天,灾区第一个“板房银行”在绵竹诞生;震后第13天,四川农信社受到损毁的2986个营业网点以“帐篷银行”的形式全部恢复营业……天崩地裂间,是他们,毅然肩负起了免费向灾区人民代发生活补助金、过渡房安置费、住房补助的重任,是他们,坚持用行动兑现着“存户的每一分钱都有保障,一个子儿都不会少”的庄严承诺。
信合精神之大,在于信合人的自强不息。当他们咬着牙,在废墟间撑起一个个“帐篷银行”的时候,当他们把一笔笔救灾补助资金发放到灾民手中的时候,有多人知道,他们刚强面孔的背后,也是一样的伤痕累累:地震中,四川农村信用社165个营业网点倒塌,2986个营业网点受损,64名员工遇难,108人受伤,几千名职工家庭遭到重创,财产损失达44.3亿元,农村信用社成为灾区人员伤亡最多、网点损失最重、财产损失最大的金融机构……然而,他们还是高喊着“山垮房垮四川信合不垮,水停电停服务三农不停”的口号,毅然冲在了抗震救灾的最一线。
信合精神之大,在于全国信合“一方有难,八方驰援”的兄弟情。一百万,二百万,五百万……第一时间内,救援资金相继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汇向了灾区信合,总额超过4000万元。此后,为了“尽己所能,帮助灾区兄弟重新站起来、跑起来”,各省兄弟单位均把“对口援建”向“对口合作”推进:北京农商银行对什邡农信社进行规模式、系统式援建;上海农商银行帮助成都农商行进行富余资金运用;绵竹农信社中层干部、业务骨干到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取经;平武农信社所有员工到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轮训……兄弟单位的先进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无所保留地在灾区信合推广、传递,生根、开花。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灾难的记忆开始日渐模糊,但“大信合”精神,却依旧是那样清晰,依旧是那样的不屈和坚强,就像银监会合作部主任姜丽明所总结的那样,“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显现出的伟大精神,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深刻体会,永久弘扬。”
让我们向“大信合精神”,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