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信用社每年新增贷款额呈连续、快速、稳步增长的态势。如何“安全高效”发放贷款,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核心要求,渗透到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全流程中,是农信社亟特解决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结合自身联社信贷业务发展实际,就切实提高信贷管理水平提出以下建议:
推广 “四项改革”。一是贷款划段管理,分账经营。依托信贷与不良资产管理系统清晰的区分新增贷款、存量正常和关注类贷款和不良贷款,非常有助于避免“新老”贷款混淆,有利于加强新增贷款质量的控制,也有利于责任认定和追究,有利于评价信贷人员业绩。二是贷款责任认定和免责。科学免责也是尊重“信贷业务是有风险”的这一基本事实,有助于解决“惧贷、惜贷”问题。三是贷款责任承担模式改革。有助于增强业务操作流程每个环节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从而提高风险管控水平。四是信贷队伍净化,有助于提高信贷队伍整体素质,实现“高素质的人管资产”的目的。
高度重视信贷管理系统的运用。当前信贷管理系统已在山东省运行四年多了,新一代信贷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已经启动,系统建设非常重要,但系统的有效运用更加重要。目前,各级对信贷管理系统的运用重视不够,几乎没有组织过像样的对系统运用情况的检查,也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系统内数据不全、不真、不实,严重影响到系统的有效运用。笔者认为各级信用社应加强系统的运用,依托系统加强信贷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强调信贷风险的限额管理。进一步强调客户、行业等多维度的风险限额管理。如单一客户集中度不超资本净额10%,集体客户不超资本净额人15%,行业贷款集中度不超贷款总量的25%等多种维度的限额管理。
强调突出操作风险点管理和有关要求的落实。如信用工程集中评定、面谈面签制度、AB岗制度、贷款交接制度、贷款“三查”制度、责任认定与追究制度的贯彻落实等。事实表明,这些信贷基础工作做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着已发放信贷资产的质量高低。
加大国家政策及市场运行规律的培训力度。国家政策引导信贷投向,市场信号影响信贷资产的质量。凡是与国家政策相违背、市场导向相背离的信贷投向,信贷资产都将面临巨大的损失风险。“蒜你狠”、“豆你玩”等大宗农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让金融部门资金安全环境时好时坏。迫切需要省联社及办事处以视频会议形式,聘请经济学家每月或每季度对我国政策方针及市场导向进行预测分析,因势利导基层信贷人员合理投放信贷资金。
统一推广信贷影像系统。鉴于信贷影像系统既能起到贷款审查和监督功能,又能实现无纸化审批,减少了人为干预,突破了空间限制,提高了信贷审批工作效率,建议由省联社牵头联系软件开发公司,面向全省提出业务需求,统一推广。避免各地市及县级联社各自开发,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系统兼容性还无法保证。
全省统一信贷档案管理模式。目前,信贷管理办法中明确了信贷档案管理责任人和信贷档案资料内容,但未对信贷档案存放方式作出具体规定,造成各级信用社信贷档案存放方式五花八门。尤其是人员交接较为频繁的单位,查找信贷档案资料极为困难。因此,省联社及办事处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信贷档案管理模式和具体规定,对信贷档案管理作出统一指导标准,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档案管理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建立省级信贷业务培训中心。目前,农村信用社还是以县级法人为主体,省级联社下发的各种规章制度只是起到指导性纲领性的作用,具体业务操作由各县级联社自行自定,且互相交流机会较少。因各地具体实际不同、对省联社规章制度的理解程度不同,造成信贷业务流程操作环节有所差异,尤其是在跨地市检查中表现尤为突出:“大错没有,小错不断,谁对谁错,不好判断”,缺乏的就是兄弟单位之间的业务交流,尤其是基层县级联社之间的交流。通过建立省级培训中心,建立一个较为规范的学习交流平台,实现信贷人员定期培训,定期交流,互通有无,实现业务发展共识,可以有效促进各地信贷业务的大发展。
推行客户经理管理。在客户经理考核机制方面,建立客户经理星级化管理办法,对信贷人员准入、星级评定、考核奖励与处罚、退出等方面在管理办法中予以明确。同时,建议省联社牵头,各办事处参与,每年全省评选100名优秀客户经理进行全省表彰奖励,组织优秀客户经理进行巡讲,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在客户经理队伍中树立一种全省为统一集体的团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