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百害富五原”。这句古老的民间谚语表明了在农业社会,内蒙古五原县拥有怎样的天时地利:地处黄河河套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沛、水草丰美——瓜果飘香、牛羊成群,五原年年好年景。
调研带来灵感
畜牧业发达的五原县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农民自发组成的农民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但大多比较松散,在实际运行中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五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院平轶在每月两次的下乡调研中发现了这一趋势。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对其他地区相关工作先进做法的了解,院平轶的脑海渐渐浮现出两个字来:协会。
当时,协会这种形式在五原县农民中还不存在。五原县农村信用联社决定,借助当地政府力量,在农民荐推广协会这种先进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养殖肉羊的王狗赶上了2010年的第一批试点推广。
王狗在隆兴昌镇新兴村搞肉羊养殖已有五六年了。过去也曾尝试过发动村里养羊的“同行”组建专业合作社,但由于资金不足,始终没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去年年初,镇里信用社主任白纳森建议他成立养羊协会。这个建议正合王狗的心意。在协会成立的前后,王狗在组织成立协会发面遇到问题就到信用社求助、咨询。2010年5月,在五原县农信联社185万元贷款的支持下,王狗和本村33户农民联合组建的丰农九牧养羊协会正式成立了。
不仅如此,农信社还通过搭建信用担保平台,积极为这个新生的协会联系争取农信社的贷款支持,并采取订单形式回收农户的羔羊,带动农户增收。
现在,丰农九牧养羊协会年收益275.6万元,利润100多万元,协会会员平均年收益可达2万元。
不善言谈的王狗把同一句话反复说了三遍,表达着自己对农信社的感情:“没有信用社,现在的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
灵感化为力量
与王狗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塔尔湖镇农民杜逢舟。
杜逢舟自2002年开办猪场以来,就一直是塔尔湖镇的生猪养殖大户。市场意识超前的杜逢舟很早就知道“商场如战场”。面对近几年生猪市场行情的大大起大落,杜逢舟作为本镇生猪行业“带头人”的责任感被激发了出来。
杜逢舟和镇里其他几位养猪大户原本就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去年生猪行情长期低迷的那段时期,几个人眼看着身边的小养殖户已经走到了破产的边缘,他们决定团结起来,大家共渡难关。
塔尔湖镇生猪养殖协会应运而生。
“虽然协会成立了,但是行情太差了,银行都不敢给我们贷款。”杜逢舟回忆当时的情景:“在我们连买苞米的饲料钱都拿不出来、甚至连协会内部互相调剂都已经不能实现的时候,是信用社挽救了我们。”
借农信社之力生存下来的养猪户在今年生猪行情一片大好中,纷纷翻了身。
“我现在在信用社贷了200来万,主要用于新猪舍的建设,”杜逢舟说,“协会里规模小一点的会员也都在信用社贷上款了,周转资金不成问题。”
据院平轶介绍,今年,五原农信联社按照县里的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全力支持设施畜牧业发展。
到今年4月30日,五原农信联社各项贷款余额达216552万元,比年初净增加92000万元,增长73.86%。其中,用于支持设施畜牧业发展的贷款累计发放8256万元。目前全县共有养殖协会13家,农信联社给予信贷支持的就有4家。
“这样对养殖户、对农民有益的事,我们还要继续研究,更好地把它做下去。”院平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