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上,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明确表示,“今后,银监会将加强对村镇银行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的监管,防止借服务‘三农’为名,抢占农村金融市场。”
有关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问题,早在其设立之初,银监会就已然明确提出,“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但目前绝大多数村镇银行都以所在县域的企业客户为主,很少主动下乡,那些真正急需贷款的农户实际上很难获得贷款。”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中心秘书长尹振涛认为。
不难发现,村镇银行如今的经营方向与其“被期望方向”有些出入。
“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是否不利于村镇银行的发展?
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董事长黄光伟认为,将短期盈利放在村镇银行的首要位置会对其长远发展造成偏差,“支农、支小”完全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该行信贷投放完全投向种植业、养殖业、农村加工业以及与农业经济相关的生产资料和流通领域,仅在2007年开业初年略有亏损,从2008年起利润便逐步提高。
“村镇银行偏离‘三农’的原因,在于其‘逐利性’的过分发挥。”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而这,却并不利于村镇银行的发展。”
村镇银行本是农村金融市场中的“新人”,相比于农信社这一“前辈”,其在人缘、地缘均不占优势,要迅速融入当地经济,只有“立足农村、面向农业、贴近农民”,这就需要坚定“支农、支小”路线,而非与其他农金机构在中小企业领域针锋相对。
因为,村镇银行当前处于发展阶段,这期间,由于其一方面受到自身规模制约、经验不足等客观条件制约;一方面肩负“面向‘三农’、服务社区”的重任,在市场定位方面不宜过高,而是要认清现实,充分考虑到自身实际情况,坚持“保守打法”,如此一来,既能保存实力,为下一步发展积累资源,又能坚守“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将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因此,村镇银行要发展,应当客观地立足自身实际、立足生存的环境来制定战略思路和市场定位,其大方向,还应如周慕冰所明确指出的那样:“要重点服务‘三农’和小企业,始终坚持‘支农、支小’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