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春天,在郭乃群的鼎力支持下,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顿时起死回生,还租用了一个大型厂房车间,正式酝酿开排《黄粱梦》。
导演是一部戏剧的总舵手。他们将目标锁定了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著名导演边发吉。
但是,连续拜访三次,边发吉均未答应。
其实,面对这个新颖别致的剧目,边发吉的心底有着一个异常宏伟的规划:将多元的时尚因素吸收进来,如魔术、杂技、歌舞、摇滚等等。主题呢,与现实的反腐败题材结合,能再配上最现代的灯光音响设备,这将是一台构思奇特、华丽谲异、空前规模的魔幻现实剧!但是,要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将需要数千万元的投资,这岂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企业家所能担承的?热情是暂时的,现实是冷静的,未来是漫长的。所以,当郭乃群第四次拜访的时候,他直率地谈到了这个问题,并告诉郭乃群,为了实现魔幻效果,需首先购置特殊的灯光和音响,仅这项投资就需要1500万。
出乎边发吉意料的是,木讷的郭乃群竟然没有丝毫犹豫地说:“我保证20天内全部到货!”
此后的半月时间内,郭乃群坐镇广州,用1580万元从香港购买了整套的美国设备,整整三大卡车全部运回邯郸。
边发吉骇然无语。
三天后,他主动赶赴剧组报到,并庄严承诺:分文不取,义务执导!
从此,边发吉闭门谢客,逐字逐句地推敲剧本达28遍之多。与此同时,他出面邀请了国内一流魔术师、灯光师、音响师等,组成了高水平的创作团队。
这是两个献身艺术男人的血气沸腾和心灵撞击!
冬天的窗外冰雪无言,排练棚里却是热火朝天。边发吉穿着单衣,在满头大汗地指挥着。
来自中国京剧院的服装设计师范晓惠是书画大师范曾的女儿,负责对传统戏剧服装进行现代元素的改制,这对她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更大的挑战是剧中的数十件魔幻道具。这是传统魔术和地方戏剧首次在现代戏剧舞台上的演绎神奇,要求戏剧演员同时又是魔术师。负责这些道具的设计和手工制作的魔术大师曾辉,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夜以继日,有两次竟然昏倒在地……
十个月精心的打磨,五彩缤纷、美轮美奂的魔幻现实剧《黄粱梦》已经呼之欲出。
这一年年底,兴奋的郭乃群向社会郑重宣布:为了全面拯救平调落子,决定再投资3个亿,建造一座高标准的平调落子博物馆和培训基地……
老郭与家庭的矛盾,终于全面激化了。
近年来,他年年出资三百多万元,供养三个剧团,没有任何回报。家里人虽然不乐意,可考虑到他与平调落子的特殊情结,全都忍下了。但是现在,在未经全家商议的情况下,他竟然单独宣布了这么重大的投资决定,这不仅将严重耽误和打乱矿山正常的生产经营,而且也是全家人的血汗钱啊。
面对着有些发疯的老郭,在家庭内部会议上,妻子和儿女们与他进行激烈的争论。
“保护平调落子剧种,是国家的事。你一个农民,装什么英雄?中国的老板,哪一个像你这样的,没有文化,偏要搞文化。”
“撤走这么多资金,矿山生产怎么办?”
“搞什么项目都要有回报,你搞这些全是打水漂儿!我们的发展战略是投资房地产,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妻子、儿女们的斥问。
“你们想一想,是谁给了我们这么多财产?是国家!国家让我们致富,我们更要想着国家。国家不能没有文化,不能没有戏剧!”
“我正因为没有文化,才搞文化。正因为中国没有我这样的人,我才做这样的人!”
这是乃群的争辩。
一家人争吵的具体细节,我们不得而知,但结果却是明显的:这个原本和睦的家庭,以11:l的比例分化成了两个对立的阵营。
说来也是,全家人打拼了二十多年,好不容易挣下的家业,而这些钱还有很多用途啊,扩大再生产,或者投资房地产,儿女们各有各的规划。现在,却要被他全部投入到没有回报的戏剧事业,这是任何一个正常思维的人也想不通的。我们只能说,这老郭太纯粹了,太痴迷了,太高尚了,当然也太可敬了!
这年春节,温馨的家第一次分开了。由于实在无法沟通,妻子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了家门。
那是一天夜里,他无处可走,只得步行3公里,来到父亲的坟头,坐到了天明。
第一天一早,他飞到了东北。在营口市的一家宾馆里度过了一个孤独的除夕。陪伴他的,只有十几个白白胖胖的速冻水饺……
而《黄粱梦》的戏剧在紧锣密鼓地排练着……卢生不仅能在梦境中飞行,还由素衣白袍的穷书生瞬间变为披红挂彩的状元郎;一群身着古装的各色官员一边集体念RAP,一边大跳“螃蟹舞”;宰相爷朝思暮想的“四大美女”从画卷中悄然落地,转瞬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台以平调落子为主,混搭魔术、杂技、舞蹈、说唱、歌剧等元素的大戏,配合得天衣无缝。现代舞台的装置、丰美的灯光语言,将亦真亦幻的梦中世界营造得色彩斑斓,芳香四溢。
除了艺术形式的创新,《黄粱梦》还大胆运用置换主题的方式,以当代人的视角对这个传统故事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洞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千年梦幻,揭示了“大福大祸、大生大死、大彻大悟”的深刻哲理,给人以贪欲害人、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警示,启迪现实的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态度,洁身自爱,清正处世。
2009年5月20日,《黄粱梦》在石家庄市首次公演,一炮走红,震惊梨园。
各方专家提出意见后,决定再次提升,进京演出。
这个时候,老郭再次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把平调落子与梦文化结合起来,作为一项文化产业进行打造,将陆续投资15亿,建设一座以经营文化娱乐为内容的“中国梦城”,其中包括黄粱梦大剧院和平调落子剧团永久团址,并以此为依托,为平调落子剧种的发展提供永远的资金支持。此事得到了邯郸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在寸土寸金的古迹黄粱梦附近,规划出270亩建设用地……
望着这个牛一样倔犟的丈夫,看着这个山一样固执的父亲,郭家的妻子和儿女们是多么地无奈啊。一笔笔血汗钱,变成了平调落子的乐器、汽车、大楼、博物馆……
一场突如其来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冲击了铁矿石市场。
2009年10月,《黄粱梦》剧组进京演出已经是箭在弦上,需要300万的再投入;平调落子博物馆已经全面开工,急需500万建设资金。更重要的是中国梦城项目已经政府批准,需要马上交付1000万元的土地出让金。而这时,老郭的五家矿山全部处于亏损边缘。
资金断链,钱从何而来?
这个时候,家人和亲戚朋友都上门劝他,趁机退出,全家复好,岂不是一个绝好的推辞?
郭乃群圆瞪大眼:“宁肯丢掉一座矿山,也不能丢掉一个剧种!矿山丢了,可以再开,剧种丢了,永远也不能回来!”
2009年12月中旬,走投无路的郭乃群,不得不含泪转让了位于唐山迁西市的一座铁矿。购进时6000万,转让时只收回l800万。
他的这一举动,更加刺痛了整个家族。
事已至此,对妻子来说,离婚是最现实的选择了,分走一半家产,剩余的你自己去随意处置吧。
一天晚上,愤怒至极的妻子赶到剧组,大闹一场后,回到家里邀来村干部和亲戚们,决定平分财产。
面对恩爱大半生却又不理解自己的妻子,郭乃群仰天长叹,泪流满腮。
2010年1月16日,《黄粱梦》在中国戏剧的最高殿堂——北京长安大戏院隆重亮相。
在此之前,由于市场原因,地方戏剧进京演出一般不超过两场。在商议演出合同的时候,郭乃群执意要连演七场。
长安大剧院经理赵洪涛婉言相劝:“两场足矣,现在戏剧市场清淡,多演要冷场,免得太尴尬。”
郭乃群信心十足地说:“我要看看平调落子的魅力。即使没有观众,我也照样按合同付款。”
首演第一天,虽然进行了大量宣传,但是能容纳780名观众的长安大戏院仍然观众寥寥,不足三成,且大都是中老年人。郭乃群和边发吉面面相觑,不禁暗暗担心。
但是,大幕拉开之后,现场的气氛立时火爆起来,梦幻的舞台场景,震撼的音响效果,华美的唱腔设计,特别是完美融入剧情的魔术表演,更是令人拍手叫绝。刚才还是水袖长衫,一瞬间顶盔带甲,当卢生急吼吼地扑上去拥抱王昭君时,美女却“嗖”地一声突然消失了……观众们如醉如痴,浑然忘我,不时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和尖叫声。
鲜花绽放,满城芬芳。戏迷们呼朋唤友,接踵而来,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迫使剧场破例在廊道里加设可移动座椅。此等盛况,多年未见,创造了地方戏剧进京演出的最高纪录。
京城各大媒体更是众口赞叹:“荒诞乎?真实乎?寻常黄粱烹出艺术珍馐!”“直指人心的舞台奇葩!…大剧场体验小剧种,虽然剧种有些偏门,但舞台效果绚丽、逼真、表演形式新颖,念白和唱腔优美,给观众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艺术冲击!”
几个月后,在广州举行的中国艺术节上,《黄粱梦》再掀高潮。大会安排演出两场后,应观众的强烈要求,不得不又加演一场。习惯于欣赏粤剧的羊城观众被来自北国的平调落子彻底迷醉了。
专家一致认为,《黄粱梦》是戏剧史上空前的大制作,为当前戏剧走向市场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已完全具备巡演全国并推向世界的实力。
《黄粱梦》剧在国内演出近百场,赢得广泛赞誉。
莎士比亚说:戏剧是对时代的综合而简练的历史纪录者。
郭乃群说,地方戏剧是一个地方文化最集中的表现形式,是一个地方的精、气、神。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文化不应该是弱者,更不能失去它的高贵和尊严。没有文化的经济发展,算不上是健康的发展,没有文化的发展成果,算不上优质成果……
这是中国农民企业家文化意识的觉醒,也是时代文化发生转折的一个信号。中国经过三十年经济腾飞之后,物质建设已经有了充分的积累,文化建设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整个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文化,文化才能成为现代社会的软实力和硬支撑。
或许,在目前的历史阶段里,“郭乃群现象”还是一个极特别的个案,但无疑,这是一个先到的福音。
采访的时候,我曾专程到平调落子剧团探营。
宽敞的练功房内,几个年轻人正在练习“换眼球”、“换髯”、“耍牙”等绝技。老郭告诉我,经过老艺人们的抢救整理,已经失传的十多个传统剧目又重新形成了剧本。
我特意约见郭乃群的家人,但他们仍未露面。
别人告诉我,妻子的离婚诉讼并没有进行,儿女们也没有真正分家,毕竟是骨肉难分啊,只是大家都无奈地缄默了。其实,明眼人也都能看得出来,目前,老郭投入平调落子事业的款项少说已有三个亿了,虽然家庭处于冷战状态,但大笔大笔的款项不也是照转不误吗?
有人悄悄对我说,前几天,《黄粱梦》在邯郸市内演出的时候,老郭的妻子和家人已经第一次前往观看了。
2010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消退,世界铁矿石市场全面趋好,老郭的一切都在好起来。
虽然至今仍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但郭乃群每天都是乐呵呵的,笑容比蜂蜜还要甜饴,比晚霞还要灿烂。
那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舒心的微笑了……
作者简介:
李春雷,河北省成安县人,1968年2月生,毕业于邯郸学院英语系和河北大学中文系,国家一级作家。现任河北省作协副主席、邯郸市文联副主席、《邯郸文学》主编。曾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五个一文化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2010年9月,描写汶川地震的报告文学《夜宿棚花村》入选《大学语文》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