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东地区供销合作社开放办社 壮大发展
本报讯 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地区供销合作社把扩大开放办社、增强发展后劲作为突破性工作来抓,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全区供销合作社营销额从过去的不到1亿元上升到近3亿元。目前,全区已吸纳到供销合作社的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家。
2003年,海东地区供销合作社将原下属企业海东民贸公司破产后组建的海东曙光商贸公司重新吸纳为自己的成员后,重点采取了业务指导和项目资金扶持等措施,先后争取项目资金200多万元,自筹400多万元,建成大型综合超市3个、海东地区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1个、农家店154个,成为总投资达1100万元、年销售2400万元的大型综合性地区级龙头企业。
海东地区供销合作社还侧重吸纳当地有一定经营规模、有辐射带动能力的涉农企业。先后吸纳余禾有机肥料厂、青海芳谱精炼油公司等12家企业,落实供销合作社扶持发展项目资金1200多万元,总投资达到3000多万元。
此外,海东地区供销合作社还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培育和吸纳成员,先后扶持发展互助县双树蚕豆专业合作社、平安县富康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一批运行规范、特色明显、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落实供销合作社项目资金120多万元,开展信息网络建设、新品种引进、人员培训等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青讯)
云南弥勒县社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本报讯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供销合作社结合自身的业务开展,采取有效措施,参与和推动了全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弥勒县社利用自身在农资经营方面的资金、技术、人才、网络等优势,把服务终端延伸到田间地头,减少农资流通中间环节,以每包低于市场平均价2元的价格销售让利于民。2011年1月至8月,共销售化肥8.84万吨,为农民减少支出达353万元,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农资保障。
弥勒县社还把发展“两社一会”作为重点工作。截至8月底,该社共发展“两社一会”组织215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77个、农村综合服务社127个、农产品行业协会11个,入社社员(会员)总数达3500多户8600余人,带动农户8万多户。
此外,截至8月底前,弥勒县社共举办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4期,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的农产品经纪人509人。目前,全县农产品经纪人已实现农产品购销2.5亿元,助农增收4000多万元。
弥勒县社还加强了“红河农产品信息网”弥勒站建设,为弥勒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目前,全县共有1个信息服务中心、12个信息采集发布点,为全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服务保障。今年以来,该信息站共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1100多条,促成农产品销售超过1亿元,助农增收约4000万元。
(李自明)
江西宁都县社重建农村流通“主渠道”
本报讯 以项目为支撑,以主营公司为依托,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为突破口,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这是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供销合作社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主要路径。短短的几年时间,该县社投入升级改造资金390余万元,改造农资、烟花爆竹配送中心和再生资源回收总站,发展乡村农资连锁直营(加盟店)113家、再生资源回收站点132家、烟花爆竹直营店337家、农产品经纪人会员331人。如今,全县农村流通“主渠道”基本形成。
供销合作社企业改制后,经营服务网络一度破损,购销业务严重萎缩。2006年起宁都县社按照上级社的要求重整旗鼓,以开放办社、合作共赢的理念,整合社内资源和吸纳社会力量,重组了昌泰烟花爆竹、惠农农资连锁、再生资源连锁3个股份制公司,注册成立了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并以此为平台,与国家“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省财政“引导资金”项目进行了有效的对接。从2007年开始,该县社一手抓项目、一手建网络,组织精干力量申报的农资市场建设和网络改造、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改造、农村流通服务引导资金等4个项目,分别获得了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的专项资金扶持,县财政也给予了农资淡储贴息和项目资金配套,为宁都县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通过项目的支撑和带动,达到了“项目为纲、网络为目、纲举目张”的最佳效果。
(肖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