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范围不仅是商品交易的经济领域和借贷关系的金融领域,还包括政治(政府信用)、伦理道德、法律文化等领域。农户信用评级、创建信用村仅仅是信用工程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农信社不能把信用工程建设与发放农户信用贷款画简单的等号。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农信社进行多方协调,取得各级政府高度支持的能力:
第一,建立与党政部门沟通合作的长效机制。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是一项持久工程,农信社要定期向党政部门领导汇报、交流、探讨,最大限度地争取乡镇党政领导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是加强与村干部的协调互动。村干部是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中坚力量,在农户的信用评级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村情、民情和管理村民事务的有利条件,因此要充分调动这部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让他们与农信社一起做好农户信息资料的收集和信用等级的初评,同时在协调工作、规范操作程序、强化后续管理、调整和维护档案资料等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
第三,要自觉融入政府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团队。农信社要定期参加团队的走访活动,了解辖区的农户经济信用情况,特别是网格内AA级以上的客户的金融需求。以信用证书为纽带,实时关注农户的合理金融需求并予以解决。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长远的规划目标、经常化的互动和维护机制。在当前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抢滩农村金融市场之际,农信社要充分发扬自身的工作特点和服务特色,加快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切实把农村金融阵地进一步打固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