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东、江苏两地棉花收购陆续开秤,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两地棉花收购均开局艰难,出现企业慎购、棉农惜售现象。
阴雨天气导致棉花产量下降
山东省夏津县植棉历史悠久,是全国优质棉纱生产基地。该县85万亩耕地中今年种了55万亩棉花,人均1亩多。全县有大大小小棉花加工厂二三百家,加工能力强,已成为我国棉花集散地和加工中心之一。
然而近期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当地棉花产量显著下降。“接连的阴雨影响太大了,不光烂桃,同样一个桃子,一进水就不开了,就成了瓣棉,瓣棉一斤1.5元,全开棉5元一斤,价格差大了!” 管庄村夏津县棉花种植大户王瑞升向记者倒起苦水。
王瑞升今年种了80多亩棉花,是远近闻名的种棉能手。“现在中期棉正开着,每亩减产50斤—100斤是定了,本来每亩能摘500斤籽棉,这次也就能打400来斤。”一笔账算下来算得王瑞升心痛。
管庄村另一位植棉大户韩富红在家里掰瓣棉。“不能等,得抓紧把桃子摘下来,要不棉花一发黑就更不值钱了。”
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站长赵洪亮介绍说,全省1150万亩棉花几乎全遭受阴雨天影响,棉花损失巨大。不光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产棉区也遭受了阴雨天气以及台风等影响,单产低,棉农的损失不小。
棉农心理价位难实现
去年3月份,夏津县棉农王瑞升的棉花最高卖到5.8元/斤,同村的韩富红家3万斤籽棉全是6.3元/斤出的手,卖了18万多元。今年棉价下跌,韩富红表示不奢想去年的6.3元/斤,但至少也要4.5元/斤才会考虑卖。
韩富红家棉田因是承包地,每亩还要交400元承包费、200元采摘费,打顶、杀芯、打杈都要用工,下花时最多用30个工,费用是每斤0.5元。“卖不上5元一斤都是赔本,账都在这里摆着哩!种棉花成本高,费时费工费力,最多要打24遍药,5天打一次,药钱90多元,一亩地膜40元,种子50元,化肥、复合肥250元,还有浇地、除草剂等,总成本在1100多元。但平均亩产400斤,按4元一斤,也就1600元。平均一亩挣500元,技术好的产量高的挣1000元到天啦!”韩富红的小账本清楚得很。
而据江苏省棉花协会通过对江苏省棉花主产地大丰、射阳、如东、兴化、邳州、丰县等地棉花生产收购监测站以及部分会员单位的棉花收购情况进行的调查和了解,今年棉农的直接种植成本在4元/斤左右,所以棉农对今年的棉花交售心理价位在5元/斤。
以江苏南通市通州区为例,今年通州区新棉开秤以来价格一路走低,目前籽棉每斤4元至4.05元,仅为去年的一半多一点,加上前期连续阴雨影响产量,平均亩产皮棉约为144斤(折合成籽棉约390斤),比去年下降20%。如果按照目前籽棉每斤4元计算,亩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仅为去年的一半,仅能保本。因此,棉农大多在等待观望,寄希望于后市价格能高起来。
据山东省棉花协会负责人介绍,今年全球棉田面积增加,棉花资源充裕;国内面积增长,普遍长势良好,总产将高于去年,国内供需缺口将有所减小。目前纺织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而且见不到好转的迹象,今后几个月棉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
而今年国家首次出台的棉花收储价格,也未能让棉农高兴起来。根据《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中储棉将按照标准级(3级)皮棉19800元/吨的收储价格,敞开收储。折合成每斤籽棉4.2元的收储价,许多棉农都感觉低了。一位棉农告诉记者,“这个价格只是让我们感觉心里有底了,但如果好棉花也是这个价格,我不会卖。”
企业压力较大 收购谨慎
今年,江苏省棉花种植面积受去年棉花收购时价格不断上涨影响,比去年扩大8%左右,约380万亩。目前除大丰市已普遍开秤以外,南通、徐州、兴化、射阳、东台等市县个别轧花厂才开始收购,各单位棉花收购的量普遍很小。据各监测站统计,当前江苏省棉花采摘率在15%—20%,棉花收购价格在3.8—4.2元/斤左右,较去年同期5元/斤下降了近20%,比棉农预期价格低。大丰市在国庆前已开秤收购,开秤价格在4.1元/斤。如东县目前仅有老坝港轧花厂从10月8日开秤收购,3—4级籽棉收购价在4.2元/斤,5级以下收购价在3.9元/斤。射阳、兴化、邳州、丰县等地只有少数轧花厂零星收购,棉花收购量也很小,棉花收购价格也都在4.2元/斤左右。江苏省棉麻(集团)有限公司在盐城、大丰有4个轧花厂,从10月5日开始收购,至10月9日仅收购了18.78吨籽棉。
流通企业由于去年棉花价格的急骤上涨和下降,江苏省70%以上的棉花流通企业都亏损,所以大家对今年的棉花收购十分小心:一是根据当前的棉花销售价格组织收购,快购快销;二是对照国家收储的棉花质量和价格进行收购,而当前的价格和质量都达不到国家收储棉花的保本价格。截至10月9日 ,国储棉的成交量才有380吨,也反映了棉花收购企业两难的情况。
山东夏津的祥顺棉业公司一位值班经理告诉记者,他们于9月12日开始收棉,开秤价格4.3元/斤,一天平均收1万多斤,但没有本地新棉,全是河北等地棉商送来的棉花。
据相关人士介绍,棉花经营企业不敢贸然大量收购,主要是怕行情变化,发生亏损。另外,由于近期国家资金政策趋势,银行放贷门槛高、手续繁,中小型棉企欲获大笔贷款很难,目前棉花企业收购工作尤为谨慎。目前能维持正常开秤收购的棉企为两种情况:一是自己有纺织厂的,二是已接到外埠纺织或省市级棉业公司收购订单的。
而目前纺织产业发展形势也并不好。山东夏津县供销合作社主任邱立昌认为,纺织产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一是国家调控政策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是银行利率提高、准备金增加、人民币升值、国家对落后的中小棉纺织企业的优惠政策取消。二是新《劳动法》的实施,使企业用工将受到更加严格的控制,劳动保险金的强制交纳,劳动力涨价,工人待遇提高,招工难、留工难的现状将进一步加剧。三是能源、原材料涨价,纱锭不断增加,原棉供应短缺,后续产品涨价缓慢,导致棉纺织企业资金占压增大,企业成本大幅上升,获利空间明显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