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1年10月16日,四川达州市中山煤业公司安全生产达1620天,创下了建矿以来最长安全生产周期。这个20多年来以薄煤层开采为主的煤矿,是如何保持如此长的安全生产周期呢?笔者对中山煤业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安全传呼制”进行了寻访调查。
从“人”入手做改变
中山煤业是川煤集团下属的一家1982年建矿的老煤矿,矿源大多数是0.4-0.7米之间的极薄煤层,先天开采难度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安全事故多发,安全生产局面极为被动。在很多职工眼里,这里的安全生产工作几乎无法开展。而摆在中山煤业面前的事实似乎也佐证了这点:一个地方小煤矿,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全部采用炮采手工原始作业方式。出事故似乎是正常的。
难解的局面之下,中山煤业数次进行安全思想讨论,希望破解极薄煤层矿井安全生产工作发展难题。公司最后得出解答办法,从“人”入手做出改变。事故最大的症结是职工安全意识差。先天条件差,但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只要安全意识到了位,现场安全提示到了位,操作规范到了位,就能随时把握现场环境变化,就能有效控制事故发生。
10年前,该公司在采掘一线中开始推行“安全喊话制”,将同一安全口令在工作面进行“层层传递”,以及时提醒职工注意安全、按章操作。近年来,随着这一做法的细化深入,“安全喊话”效果日渐明显,安全事故发生率逐月减少。一位老工人体会道:“在工作面挖煤时间久了,容易疲劳犯困,队长或者工友在上面一喊,就能重新打起精神。”
目前,中山煤业的“安全喊话”日渐成熟,这一制度已从最初的采、掘工作面延伸到矿井各生产主要作业点,“安全喊话”也已正式更名为“安全传呼制”。
响彻矿井的呼喊
如果你身在中山煤业的矿井任何一个两人以上的作业点,每隔半小时或15分钟,你都能听到一声安全内容的呼喊,这些呼喊有时候提醒着职工注意安全操作:“仔细观察、敲帮问顶”、“支柱打牢、迎山有力”、“顶板来压,先支后回”、“材料运到、轻拿轻放”、“三查三审、加强支护”;有时候提醒职工记起安全概念:“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牢记安全、严守规程”,“齐心协力、永保平安”、“自主保安、按章作业”、“要遵章守纪,不要冒险蛮干”。管理人员会经常下井,如发现未进行安全传呼,当值队干、班组长将接受每次100元的处罚。
“现阶段,我们在开展安全传呼工作中,有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不定期传呼,传呼内容除矿上规定的一些内容外,我们还及时结合现场实际,随机喊话,下来后再用标准化的语言进行总结归纳。”在采煤二队现场,队长江世安介绍他们的作法。“喊话内容由于有职工群众的自发参与创作,职工更容易接受,更能推广。”
喊出安全
在极薄煤层开矿,作业环境恶劣不言而喻,在这种条件下职工长时间高强度的劳动,安全最大的敌人是自身注意力的不集中。疲劳之下,精神涣散,事故很可能跟着到来。中山煤业推行“安全传呼”的意义就在此处,每隔半个小时或者更短时间进行喊话,警醒大家时刻保持清醒。
而像“仔细观察、敲帮问顶”,“支柱打牢、迎山有力”、 “顶板来压,先支后回”等简易的口诀,本身就是顶板安全的应对办法。喊话兼有提示和警醒作用,让作业中的职工心中有数。经事实验证,这种提示性喊话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几年,中山煤业公司顶板事故大幅减少,基本上实现了“可防可控”的目的。
在井下,采掘工种多属多人集体配合作业,关联性强,互助保安工作尤其重要。响彻矿井的安全呼喊声,将现场作业人员置于一个安全闭合体之内,首尾呼应,极大的增强了安全互保系数。采煤二队的一位职工说:“一听到口令从我上面的工友传过来,再由我传到下面的工友,我内心就觉得有一种安全感,踏实感。”
“安全传呼”下一步
中山煤业已经收到这个办法的收益,它让职工互助保安,让职工规范操作,让班组和区队构建安全团队,好学实用。为了更好发挥作用,公司着手做了改进。
第一,与“手指口述”有机结合。“安全传呼制”是作业现场的一种安全提示,重在互保联保,而“手指口述”是作业现场的一种安全确认,重在确认自保,均具有增强职工安全意识之功效。如果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职工自保互保工作就有了实实在在的实施载体,将得到有效保障。
第二,与班组建设有机结合。“安全传呼制”在中山公司推进过程中,一般是以区队为单位进行,战线较长,传呼内容针对性不强。这就需要班组各互保对象之间,班组与班组之间,通过“安全传呼”实现作业过程的联保。
第三,与职工群众安全文化活动建设结合,丰富企业安全文化载体。“安全传呼制”之所以能产生强大生命力,是因为激发了职工内在的安全互保意识,调动了职工参与安全文化创作的积极性,凝聚了职工群众的智慧。这就需要加强引导,对职工创作的安全传呼口令进行表彰奖励,以推动此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第四,与企业安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安全传呼制工作要与企业其他安全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将 “安全传呼制”进行扩展延伸,对企业矿井生产各作业点实行全覆盖,逐步健立健全“安全传呼制”考核机制。同时,通过考核促进“安全传呼制”在生产安全管理中取得实效,以推动“安全传呼制”向纵深发展。
(何永兴 王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