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县双全村村民王伟家的大棚里,青椒已经到了可以采摘收获的时节。他猫腰从绿油油的叶子下翻出一只拳头大小的青椒,展示着他的劳动果实:“按今年的市场行情,一斤青椒卖1.6元应该是没问题的。种一季,我这个大棚大约能卖2万多块钱。” 深秋的斜阳穿过棚顶,照耀着王伟的笑脸。
可就在前几天,王伟还曾站在这个大棚里一脸愁云——大棚表面的覆膜太旧了,透光性不高,影响了蔬菜的生长。要换新膜就需要钱,王伟想到了农信社。
由于王伟家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中被安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评定为“信用户”,从他向安阳县蒋村乡信用社双全分社提出贷款申请到款项到位,前后不过两天的时间, “农信社的效率真是高,我拿到钱马上就换了新膜,一点都没耽误。”王伟说。
真诚帮扶 情系新农村
“在双全村,很多人都在信用社的帮扶下变得富起来了。”双全村村党支书王海成说。
双全村人口多,全村共有近4000余人, 是安阳县有名的“大村”。在2005年前,双全村还是全县有名的落后村——“黑双全,旱水管,进村就得划小船”,贫穷和落后阻碍了双全村村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农民最关心的是自己的腰包是否能够鼓起来,” 王海成说,“农村经济要发展,没有资金做后盾是不行的,要发展还是要靠农村信用社。”
为了支持农民增收致富,安阳县联社按照“小额、流资、分散”的原则,大力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与此同时,安阳县联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合理调整信贷投向,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引导农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
此外,安阳县联社还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大力推行“送贷上门”活动,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户,并按照“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原则,以“一次审批、周转使用、总额控制”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贷服务。截至今年8月末,安阳县联社农业类贷款余额达35.97亿元。
如今,双全村全面启动了新农村建设工程,10米宽的马路、社区服务中心、5层民居楼、老年公寓、标准化卫生、小别墅等,所有的规划都通过了卫星定位。100多户村民已经拿到了他们在社区新居的钥匙。
“这一切还要靠农村信用社继续提供资金支持。”王海成说。
开拓新路 服务“大三农”
人多地少是河南省的基本省情,也曾因此而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安阳丰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32亩土地搞大棚种植。在这些大棚里,不仅有本村的村民负责种植,还有一些邻村村民利用农闲时节在这里打工,每天40元的收入对于普通农民而言算得上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正是受这种“带动”作用的启发,安阳县联社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树立“大三农”观念,实施“机关抓大户、抢市场、创效益;基层抓农户、奠基础、树形象”的服务战略,打造支农主力军品牌。
该联社明确提出了:凡是有利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又能保持信贷资金安全,且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该联社均给予重点支持。
“以前我在郑州打工,每个月赚1000元左右,回到安阳,不仅每个月能赚2000多元,而且离家也近了,天天骑着电动车就能上下班。”在安阳华诚特钢有限公司财务部工作的闫捷说。
安阳华诚特钢有限公司总资产达4亿元,2000多名员工中大部分都是附近的村民和返乡农民工,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鉴于以上原因,安阳县联社积极主动与其联系,并多次及时送贷上门,帮助其节约成本,增加收入。
“我们公司在淡季的时候就需要大量的储存原材料,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量较大。这个时候农信社都能及时地给予信贷支持,为我节约了不少成本。”在安阳华诚特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章成看来,信用社的发放贷款及时,办贷手续简单,服务也好。
在安阳县像安阳华诚特钢有限公司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目前安阳县联社累计投放中小企业贷款8.82亿元,有力助推了河南省龙头企业顺成焦化、利源煤焦和其他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在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安阳县联社走出了一条“政府得民心、企业得发展、农民得实惠、信用社得效益”的“多赢”之路。
截至今年8月末,安阳县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达66.9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44.65亿元,实现经营利润1.0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