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省农业厅农业信息中心对35种蔬菜价格监测,10月31日—11月6日,山东蔬菜批发价格继续下跌,平均价格2.32元/公斤,较上周下跌2.81%。10月份以来,山东叶类菜价格下跌明显,10月8日—11月4日,生菜、香菜、菠菜、大白菜、油菜价格跌幅均超过50%。尤其是大白菜价格下跌势头明显,上周下跌26.65%。
北京新发地负责人刘通介绍说,今年大白菜的市场批发价钱在一毛五左右,去年这个时候白菜批发价钱则在五毛到五毛五之间,今年比去年下降了将近80%,下降幅度非常大。
与大白菜种植同病相怜的还有生姜、大蒜、白萝卜、棉花等等。对此,在11月11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表示,这些产品波动很大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他说,中国农户生产的经营规模太小,他安排种植计划的时候,更多的是看左邻右舍,去年价格好,他今年就多种,如果今年价格不好,他明年就少种,这样就形成一个同步效应,多种的时候都多种,少种的时候都少种,这样就会出现产量和价格的波动。
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沟通和有效的市场流通机制,供应与需求就很难匹配。农产品价格高涨的时候,没有前瞻性的平抑措施,价格狂跌时,没有考虑到下一步的供给。而在农产品价格反复涨跌中,处于生产链最末端、抗风险能力最弱的农户,却承担了绝大多数的市场风险。即使农产品价格上扬,农民赚得也是最少的。一旦价格下行,他们更是必亏无疑。
如何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杜鹰表示,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还是要完善信息发布和指导。最近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对蔬菜的生产、流通、价格和市场供应及稳定都提出了一些基本思路,已经上报国务院。
他山之石
日本农产品生产流通体系的“多种制度性的安排”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也出现过我国目前这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的状况。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国际食品与农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应恒,曾留学日本,对于日本农产品生产流通体系有很深的了解。他认为,日本是通过“多种制度性的安排”最终稳定了农产品市场。
一是蔬菜价格安定基金。即农产品价格比较高的时候,提取一部分钱作基金。一旦价格出现下跌,立即调动基金用来补偿生产者。当基金不足以补偿生产者时,政府则拿钱出来用以充实基金补贴农户。这一切都由农会负责操作。
二是认定蔬菜产地制度。通过蔬菜产地制度的认定,能很有效地将蔬菜信息收集起来反馈给农产品市场,什么样的蔬菜在哪里生产、生产了多少、卖到哪里、价格多少,都有准确的记录,生产很有计划性。这样一来,就将蔬菜的总量控制住了,总需求与总供给能大体平衡。一旦出现像今年大地震、核危机等突发情况时,则由政府统一出面从国外进口相应量的农产品,不至于引起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对于部分重点农产品,比如大白菜、菠菜等单一品种蔬菜,他们都成立了相应的协会,这些协会在供求关系中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三是建立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的流通市场体系。农民以组织的形式与批发市场合作,将生产的农产品委托给批发市场拍卖,拍卖所得扣除交易费均归农民组织。如果当天农产品供应不足,批发市场会向农民组织发通知增加供货,反之则减少供货。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