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合作社:浙江平湖市新当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所获奖项:“2009 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50佳合作社
合作社简介:
新当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一直坚持通过品牌建设开拓市场的发展思路,通过建设无公害蘑菇示范基地,提高生产蘑菇的品质与附加价值。2008年该合作社的注册商标“新当湖”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同时“新当湖”牌鲜蘑菇也先后获得浙江省名品正牌农产品、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等荣誉称号。2009年,合作社获得了“2009 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50佳合作社。“新当湖”蘑菇也已成为江浙沪地区家喻户晓的品牌。
“获得中国50佳合作社对于我们来说是莫大的荣誉,是对合作社的鼓励与支持,也为我们进一步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浙江省平湖市新当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华荣仍有些激动地说。这个由平湖市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牵头领办的合作社,通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社员”的模式,帮助社员以及全市的食用菌生产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依托平湖市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在批发市场内设立食用菌交易专区,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室,购置食用菌保鲜风冷库,做好食用菌交易、购销服务。此外,通过联系上海等地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立窗口,衔接产销,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的对接,至今已向各地销售的鲜蘑菇总量达到4.5万吨。
2009年,在该合作社的带动下,648户社员种植蘑菇面积达963.9万平方尺,占全市蘑菇生产总面积的60.12%,总产量达到1250.5万公斤,总产值为5397.84万元,总利润达1542.2万元,社员年均利润达2.38万元。助农致富的显著效果也使该合作社迈上了更高的台阶,跻身成为全国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获得殊荣后,林华荣和他的合作社继续加强品牌建设,同时通过开发蘑菇示范基地项目为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找准了思路,也助推了当地蘑菇产业发展,帮助农民进一步致富。
建设示范区带动致富
平湖市是浙江省四大蘑菇主产县(市)之一,蘑菇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720万平方尺,产值超亿元。但平湖市蘑菇产业的整体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差距便存在提升的空间,我们可以通过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来提升自己的实力。”林华荣说。新当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积极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供销合作社项目——2010年浙江省平湖市525吨蘑菇示范基地新建项目来树立榜样,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社员进一步发展蘑菇产业,提升产业档次,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从而增加社员收入,实现该地区蘑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前的蘑菇种植大棚比较简单,棚顶靠铺设稻草来实现保温,然而干燥的稻草很容易引发火灾,从而成为了安全隐患。现在的新型蘑菇大棚所采用的保温材料都是防火的,这大大提升了设施大棚的安全性。”林华荣向记者介绍,“在改善设施大棚安全性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提高大棚的高度来实现多层种植。以前的大棚比较矮只能种植一层蘑菇,现在我们提高了大棚的高度,搭建了多层种植架,现在一间大棚可以同时种植6层蘑菇,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提高了种植效率,进一步实现增收致富。”
2009年底,新当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共筹资358.03万元,在新仓镇红光村建了占地面积达53亩的蘑菇种植示范基地,其中新型的蘑菇设施大棚达到61个。经过一年的运营,该项目通过推行标准化技术、新技术新工艺的示范应用及产品品牌营销等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合作社社员的蘑菇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和蘑菇产品的质量。2010年,该社社员发展到691户,种植蘑菇面积也增加到1045万平方尺,占全市蘑菇总面积的60.8%,总产量达到1358.5万公斤,总产值达8151万元,总利润达2926万元,户均年利润达到4.23万元。与2009年相比,社员的年利润收入增加了近2万元。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了周边农民投身蘑菇产业的积极性,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也不断涌现,2010年全市蘑菇生产面积增加150万平方尺左右,达到1870万平方尺,示范项目的建设引导了全市蘑菇产业向规模化、园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循环农业取得生态效益
新当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通过蘑菇示范基地的建设,推动了当地循环农业的发展。平湖市是浙江省商品粮基地,年产稻草17.5万吨,该合作社抓住这个机遇,根据稻草富含有机质的特性,把这些稻草充分利用起来制备成农业生产所需的肥料,用于各种经济作物的基肥,从而增加土地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并以发展蘑菇产业为纽带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该合作社通过建设示范基地利用掉1350吨稻草,减少部分肥料支出,还为农户增收60多万元。在该社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下,平湖蘑菇产业逐渐实现了“水稻——蘑菇——经济作物”的良性农业循环发展。
同时,新当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注重蘑菇废料的处理和利用,引导广大社员将蘑菇废料用作芦笋、蔬菜、瓜果、水稻、花卉、苗木的基肥,每年产生的140吨蘑菇下脚料被用于合作社140亩经济作物的基肥。社员张守林在合作社的引导下,从5000平方尺的一个蘑菇大棚开始种起,采取滚动投资的模式,经过这两年的发展,目前张守林已经拥有蘑菇大棚12个,种植面积达到6万平方尺,年产值近50万元,创利润20多万元。目前,张守林在合作社的引导下积极开展循环农业,利用蘑菇废料作基质肥种植了50亩的芦笋,年创产值40万元,利润15万元左右,通过“蘑菇——芦笋”的循环种植模式进一步实现了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