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选择得对与不对,对于销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BC类门店,因为它们面积小、货架少、商品品类少、商品的广度和深度都不能满足多数厂家。厂家大多都只是按KA、A、B、C、D这样的门店规模分类方法要求产品卖进,较少厂家能按居住人群消费特点分类卖进产品。实际上,每类人群,其消费都会有一些共同点,只有按照其消费特性来采购产品,才能让商品周转率更高。
社区店商品要讲实惠
在居民社区里,小店的特点主要是附近居民来消费,他们的消费特点是家庭装为主。比如洗衣液,他们一般选择大包装的,包装容量在1公升以上,很少会购买一些如360毫升的小包装。
还有一个特点是家庭主妇们对商品价格相当敏感,哪怕是1角钱,她们也会相互比较,她们经常会拿回来一些超市DM做参考对照,其他人的购物意见也会左右这些家庭主妇们,总之,她们生怕买错和错过购买机会。
学生商品要有个性
90后崇尚新奇消费,个性明显,很多人认为他们的消费特点是注重名牌,其实不然,根据笔者观察他们的消费特点是并非名牌而是喜欢不喜欢,不是贵与不贵而是合适不合适。比如Tempo得宝纸巾迷你装手帕纸就特受学生们的喜爱,他们不会因为一包手帕纸卖1元钱觉得是贵的,也不会因为他们自己还是学生,用的是家长的钱,所以从节约、节省钱这种角度去思考。
在学校校园里的店铺一般都比较小,没有太多库存。所以配货时就更要清楚该进哪些商品,如进一些小包装的、精致的,包装设计要有个性化的、时尚的,甚至是浪漫型的产品。如果学校离市区或大超市路途较远,学生一般常用的日用品如胶桶、洗脸盆、卷筒卫生纸、沐浴露、拖鞋等商品他们会就近购买,但像卫生巾、化妆品、发饰之类的小件物品,能够放进包里的,她们会星期天放假逛超市的时候顺便购买携带回来。
工人商品注重广告效应
工人没有学生那么讲究,尤其是像劳动密集型的厂区的工人,一是他们的文化层次不高,二是他们要自己挣钱,知道钱来之不易。特别是还要养家糊口,他们不会因为喜欢就购买商品,他们的消费观念是看菜吃饭,不轻易敢用未来钱。他们自己购买的商品也不像学生那样大方地愿意拿给同事用,所以,对商品的购买就特谨慎,只要能用就行,没有太多考究。
但广告的引导对他们影响则特别大,他们缺少对产品质量的辨别,对偶像的崇拜尤为深刻,认为名人说的话就是真理。他们就认准一个理:广告的东西就是好东西,明星代言的产品就是好产品。
白领住区讲求品质
白领区居住的人一般都是文化层次比较高的,他们有三大特点:一是对物品的品质要求高,讲究生活质量;二是讲究面子,无论是使用的还是送人的商品,他们都要讲究脸面,还喜欢攀比。所以,他们需要名牌、他们需要大牌子商品;三是经过几十年的生活磨练,他们能辨别哪些是好、哪些是差,哪些是错、哪些是对。
因此,该花的钱他们坚决不吝啬,不该花的钱哪怕1元1角也会与你计较。白领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为出差也要准备一套物品,旅行装也是他们所需。他们会去一些精品店购买他们所需,像专卖店、便利店、妇婴店是她们要去的购物场所。
商品的采购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选对选错,只差一字。有时候,选对商品你就等于已经走对了路,剩下的就是你如何走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