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11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川红功夫茶品评


  老舍茶馆红茶礼盒。

  川红工夫茶产于四川省宜宾等地,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为工夫红茶的后起之秀。四川省是我国茶树的发源地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四川地质北高南低,东部形成盆地,秦岭、大巴山挡住了北来的寒流,东南向的海洋季风可直到盆地各隅。年降雨量1000 ~ 1300毫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 ~ 18℃,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4℃,即使在最冷的1月份,其平均气温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2 ~ 4℃,茶园土壤多同山地黄泥及紫色沙土。 

  50年代中期,先在宜宾、万县、达县等地区10余个县的部分国营茶场试制功夫红茶,后逐步调整产区布局,主要集中在宜宾、钨连、高县、珙县四个县生产功夫红茶。川红功夫茶的茶园一般地势较高,伏旱影响不大,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川红功夫茶的产区位于川东南地区,即长江流域以南边缘地带,包括宜宾、江律、内江、涪陵四地区以及重庆、自贡两市所属部分地区。这里茶树发芽早,比川西地区早40天,采摘期也比川西地区长40 ~ 60天,全年采摘期可达210天以上。川红功夫茶4月即可进入市场,以早、新取胜。川红之珍品“早白尖”更是以早、嫩、快好的显著特点及条索紧细,毫峰显露,色泽乌润,香气鲜嫩浓郁的优良品质特点获得了高度的赞誉。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川红”一直沿袭古代贡茶制法,其关键工艺在于采用“自然萎凋”,“手工精揉”,“木炭烘焙”,所制茶叶紧细秀丽,具有浓郁的花果或橘糖香。70年代后,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大量需求,改用人工加温萎凋,揉捻机揉制,烘干机烘干。川红功夫外形条索肥壮圆紧、显金毫,色泽乌黑 油润,内质香气清鲜带橘糖香,滋味醇厚鲜爽,汤色浓亮。叶底厚软红匀。川红问世以来,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多年来畅销苏联、法国、英国、德国及 罗马尼亚等国,堪称中国功夫红茶的后起之秀。

  川红功夫茶 - 历史

  1952年,川红集团前身宜宾茶厂成立。

  1958年正月初一,宜宾县古柏乡茶园将当天新采摘的早白尖制作成功夫红茶,敬献给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主席,中共中央办公厅复信致谢。 

  1978年,宜宾茶厂生产的早白尖功夫红茶,在参加春季广交会上以每吨12000美元的天价轰动会场,为广交会增添了光彩。 

  1991年,宜宾茶厂成功改制。

  2003年,改制后的新公司开始进行生产厂房、机械设备等硬件建设,并建立现代茶企经营管理制度,逐步进入高速成长期。 

  2010年12月25日,四川林湖茶业有限公司与宜宾市外贸金叶茶叶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川红集团。当日,宜宾市人民政府、和君咨询公司、高县人民政府签署协议,正式创立总额一亿元的川红茶叶发展引导基金。

  天气冷了,老舍茶馆特准备了适合冬天饮用的红茶及礼盒。本次品评的是四川红茶,简称川红。

  用具:白瓷盖碗、公道杯、品茗杯

  投茶量:5克

  水:纯净加矿水

  第一泡:

  水温:95度

  方法:顺碗边注水

  浸泡时间:30秒

  品评:汤色红黄、亮,滋味醇和、较厚,甘滑、微涩,香气浓郁,为标准蜜糖香。

  第二泡:

  水温:95度

  方法:顺碗边注水

  浸泡时间:1分钟

  品评:滋味汤色明显加重,甘度较好,涩加重,香气浓而沉。

  第三泡:

  水温:沸水

  方法:顺碗边注水

  浸泡时间:1分半

  品评:滋味略有下降,整体感觉较上泡柔和,涩有所下降,香气转上扬。

  第四泡:

  水温:沸水

  方法:直接冲茶注水

  浸泡时间:2分钟

  品评:滋味基本同上泡,苦涩加强,香气较上泡略沉而浓。

  第五泡:

  水温:沸水

  方法:直接冲茶注水

  浸泡时间:3分钟

  品评:滋味明显下降,涩略重,甘度较好。

  本次品评的这款商品川红选料均为芽叶,干茶条索紧秀显毫,等级很高。冲泡时本应降低水温,但为求审评效果采取了折中办法,以95度开汤。茶汤滋味较醇厚,蜜糖香是此款茶的一大特色,缺点是耐泡度一般,略微显涩,估计降低水温会有所弥补。

  (老舍茶馆评茶室)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