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茶,却不敢多饮,因为职业创作的缘故,长期失眠,喝了茶就更是辗转床榻彻夜难以入睡。然而,那茶的香味,那茶的情结,一天也不曾被我忘记。飘然而至的茶香,永在心头的乡思和友情,常常随我入梦。
我不敢多喝茶,却又尝试过不少名茶。云南朋友送的普洱,放上一年两载,招待友人,越喝越有滋味。喝茶,有时还伴随一些人生的阅历和趣事。记得有几次与好友云声一起外出,他是编写话剧和电视剧的名家,许多年前,我们接受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的邀请到盐城参加人口普查的调研,一天晚餐由于高兴,性情爽快的赵先生喝酒醉了。到临睡前,我参与了帮他解酒的行列,那就是去茶馆喝茶。这是我头一回品尝碧螺春名茶,果然三杯两盏不久,酒醉者逐渐复原,言语不再颠倒。当云声看着我们几个人关注凝视的情景,不禁略感羞涩,连声说道:“对不起,对不起,谢谢啦!”一向喜欢开玩笑的我便举起茶杯笑道:“要谢,你就谢它,碧螺春。”大家同时起哄,要老赵把茶壶里的茶水饮干,他毫不犹豫,还真把剩下的茶水全都喝掉。这以后,他可就再也不敢贪恋美酒了。第二次第三次品尝新茶也是在许多年前,都是因为有人邀请想做电视剧。一是去湖南资兴采访关于佛教文化的故事,在那里我们喝了历史悠久的名茶狗牯脑,还真如同当地的民风一样,淳朴厚道刚烈;二是去广东了解关于海关的来往情况,非常有幸饱览了美丽的南国风光,在潮州我们品味了凤凰单丛茶,一边加热,一边斟茶,精致的茶具格外引人注目。当地的朋友说,这叫功夫茶,一次不能多饮,茶醉比酒醉厉害,所以要用小杯。这还真叫我增长见识呢!居然茶醉比酒醉厉害,所以我只喝了两小杯,还对赵老弟笑着说道:宁可酒醉也不可茶醉啊!他会意地笑了,也只喝了三小杯。那次潮州之饮,令我终身铭记。
我第一次喝龙井是在杭州。因为参加编写电视剧《西游记》的机会,随同剧组到了杭州灵隐寺一带。结束此行之前,我和合作者老戴一起去了茶叶店。我想顺道回家乡,给父母带些龙井名茶,一问价钱,嘿,一百元一斤!那年头我们一月的工资还不到一百呀!同行的戴先生一向节俭,他当然不买,我这个人的性子不会打弯,只要力所能及的事一定得办,拿得出购物的钱也一定要买。当然,那价值上万的高档物品我是想也不会去想的。这次见了真正的杭州龙井,一跺脚,拿出十元买了一两。带回家乡,请父母和妹妹品尝。在此之前,我曾经给他们带回过银针茶,那是岳阳深山的高级茶,听说还专门供中央领导饮用。头一次与家人喝了银针,我妹妹笑得合不拢嘴,连连对我说:“姐,沾你光啦!”这回一家人又是头一次喝龙井名茶,那场景更如一幅幸福的油画。记得我故意笑着说道:“没什么了不起,绿豆味,清爽嘛!”父母也开心地大笑了。
说起家乡,我更是抹不去对家乡茶香的记忆。
大概是11岁左右的解放前夕吧,我从上海回到湖南资江之滨益阳县的农村,因为衰败的书香门第,无房无地,奶奶和儿孙在祠堂里与一家农民分住东西两侧。勤劳的奶奶虽然三寸金莲,却在后山坡上种了蔬菜,还有一小片茶树林。等到春暖雨前,我和妹妹便随奶奶去采茶,那是刚刚冒出尖的茶芽,嫩嫩的,绿绿的,好美呀!奶奶一再叮嘱小心,一片也不能掉到地下踩坏。新茶采了回去,经过奶奶的制作就可以喝了。那可真是扑鼻的芳香啊!在那里还有一种饮茶的特别习惯,客人来了,在瓷茶碗里不但放茶叶,还放芝麻、黄豆、盐姜,泡出的茶叫芝麻姜盐茶。我好爱喝呀,尤其是那芝麻和嫩盐姜的味道,我好馋,每次总要悄悄地多喝上一碗。时至今日,奶奶早已作古,我和家乡离别也已数十载,然而,湘女乡思,那以往的旧事常常在记忆中出现。或许,等到春花盛开的时候,我还会和亲友一同南下,再看望老家的乡邻,再痛饮那独特的芝麻姜盐茶。
茶香,乡情,友情,当在我的心海永远飘荡,当给我的生命增添绚丽的色彩!
(作者系中国京剧院一级编剧,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