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2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张靖茹

  12月1日中午,记者买了一包某牌子的熊字饼干作为午饭,发现饼干上面布满发霉状的黑色物质。记者马上检查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发现均没有问题,随即记者拨打了上面提供的消费者服务热线,一直无人接听。记者不禁怀疑,这是服务热线吗,为什么在上班时间却没有人接听?如果记者因食用这袋饼干引起腹泻等,商家又会以什么借口解决此类事件呢?无独有偶,人民网报道11月28日晚,吉林长春市有母子二人饮用标识为可口可乐美汁源果粒奶优(清新草莓口味)的饮料后,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经公安部门检验认定,这起事件剩余饮料中均含有高毒性的胺基甲酸脂类杀虫剂(万灵)成分。

  我们说,民以食为天。现在,天都要“塌”了!地沟油,血脖肉包子,染色馒头,毒血旺,假牛肉,剧毒腊肉,勾兑葡萄酒,苏丹红染色的“脐橙”,化妆猪,硫磺姜,兽药豆芽,回炉面包等新词汇随着食品安全这个大问题,统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温家宝总理针对食品安全发表的谈话上说 “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而在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监管部门与企业都有一定责任,而受害者往往是百姓。如果日常的监管不到位、法制惩戒不有力和问责地不彻底,制定再多法律也不过是一纸空文。不过监管也是有限的。投毒式的生产加工在业内已经是心照不宣。每一个生产步骤都是经过人一项项完成的,他们应该受到良心和道德的审视,才会使这条罪恶的链条中断,而不是在食品的整个流通链都安插了监管者, 

  有相关人士说,“一张简单的饭桌上,包含了经济发展的全部道理”。从1993年取消粮票制度至今,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事关执政水平和社会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上,企业和商家做好良心建设,真正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