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爽的性格,对最大、最早、最多、第一流的追求和热爱,只是王健林和万达的一面,追求财富的最大化,并不是为了自己过得多奢华,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追求,你的财富越大,帮助别人的能力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讲,你的个人生存价值就越大。
从娃娃兵到企业家
王健林是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和CEO,与中国很多杰出民营企业家一样,他有着职业军人的背景。从沈阳军区一个15岁的“娃娃兵”到32岁转业担任大连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王健林在军队里干了将近18年。
1988年的王健林并不甘心在公务员的位置上庸庸碌碌地走完自己一眼便能看到头的一生,于是在转业两年半年后他请缨主持负债149万元、濒临破产的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承接旧城的改造。他干了没人愿意干的事情,只稍稍做了些创新,就获得了成功。
像所有国有、民营企业一样,从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变身的大连万达也受制于制度问题。幸运的是,王健林捞到了一个改变公司和自己命运的机会——1991年国家体改委和大连市体改委准备在大连选3家企业作为东北地区首批股份制试点,别人都不愿意干,王健林兴冲冲地跑去申请了。几年后,国有股彻底退出,万达变成了王健林的万达,王健林从一名“官商”,变成了一名真正的民营企业家。
告别了中国足球联赛的是非地和名利场,王健林开始将几乎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公司的地产业务上。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商业地产模式——先找沃尔玛等大品牌谈判,在签署了租赁合同之后再盖商场。
自从第一个万达广场开业之后,王健林没用很长时间就在全国各个核心城市建造出了“城市地标”。以前为了说服沃尔玛他上门跑了几十趟对方才同意“试一试”的往事再也没有出现,现在万达广场建到哪里,沃尔玛就跟到了哪里。沃尔玛的追随者也跟着出现了,美国百胜、新加坡百胜、香港新世界……一长串的名字跟着王健林的梦想到处安家。
献身慈善共创财富
王健林带领着万达挣扎、冲刺和奔跑了差不多20年的时间,当年西岗区政府淘汰的双体座农夫车如今也换成了奔驰轿车。唯一没有改变的是他坚守的社会责任和献身慈善事业的梦想。
他先是自为自发,然后自动自觉地将万达变成了一个坚守社会责任的“企业公民”。当大部分公司还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时候,万达在1990年便开始了自己的捐助,那时候西岗区要建教师幼儿园找到万达,尽管万达正处创业关键期,王健林还是咬牙捐出了100万元。从那之后,接下来的每一年王健林都会加大自己的捐赠额度。22年来,万达集团及王健林个人对社会的各项慈善公益捐助累计超过27亿元,是中国慈善公益捐助最多的民营企业之一,5次荣获中华慈善奖。
做百年企业
全球化的潮流奔腾不息,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尽管每家企业都面临着各自不同的问题,他说:“要有远大的目标,要看到有远大的远景。伟大的企业一定有伟大的DNA,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好,其实取决于创业阶段的目标,现在中国民营企业缺乏这方面的目标。”
王健林给他的公司确立了“国际万达,百年企业”的远景。他并不追求纯粹的数字,而是追求一种超越了数字的方向。“有了远大目标之后,缺什么就建立什么。但是缺了目标,企业无论怎么补救都不行。”王健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