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是各金融要素新的结合,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形成的市场改革。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产品与服务创新;二是管理与技术创新;三是理念与文化创新;四是体制与制度创新。
今年以来,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频频出台,经营形势变得异常复杂难判,金融同业竞争日趋激烈、融资担保公司不断涌现、平顶山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票据业务的“急刹车”对业务品种相对单一的农信社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组织资金工作面临空前繁重的压力。若想在日趋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断地创新,增强自身竞争力。
存在的问题
金融创新缺乏机构和人才支撑。目前,就传统的存款业务而言,农村信用社没有建立专职的存款营销部门,没有人对全辖的行政事业单位存款、企业存款、个体工商户(大户)存款建立专门的台账,专门研究,制定营销计划,跟踪资金流向。
金融创新技术支持缺乏。当代金融创新深受科技进步的影响。技术进步而引起的技术性金融创新日益代表金融创新的主流方向。然而,受技术和水平的限制,技术性金融创新已成为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最薄弱的环节。
金融产品品牌缺乏。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缺乏系统的行业管理和专门的研究开发部门,金融创新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缺乏统一的品牌。大部分创新的金融产品不是徒有虚名,就是单一的区域内的品牌,难以在偌大的市场中产生影响力和冲击力。
创新的途径
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产品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为其精工细纺好“嫁衣”,才好风风光光地把它推介给我们的消费者,使其从外到内发生质的变化,让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产品真正走进新时代。
创新金融工具。一是要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为一般农户架起致富的金桥。对符合贷款条件的种养大户、产业化组织、个私经济组织,可通过农户贷款证、联保贷款、评优授信和开办“高端农户”贷款等方式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不断创新金融业务和品种,如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实行更多的融资方式,如票据贴现、项目融资、科研贷款、订单贷款等,对普通小企业贷款可以实行公开评级授信,简化贷款手续,提高放款效率。同时,积极拓展中间业务,不断增加其业务比重。三是加快疏通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加快结算速度,提高农村建设资金使用效率。四是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金融服务。可以考虑设立与助学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相类似的“农民工创业贷款”种类,帮助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创业拓展。
创新用人观念。目前在农村信用社,营销人才为数不多,有系统的市场营销理论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微乎其微,要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充实信贷营销人员,提高综合素质,鼓励员工从围绕发展本地区特色经济入手,积极营销各类支农贷款;简化农户贷款手续,拓展农贷覆盖面,切实解决农民扩大再生产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资金需求。对贷款已经形成不良的,也要综合各种因素加以分析,实事求是地落实相关责任,使信贷人员能够轻装上阵,对农贷敢放、愿放。同时,要尽可能通过考核工作作风、岗位责任、业务技能、促销能力等方面,尽快培育选拔出一批既熟悉信用社业务,又擅长公关技巧、懂得揣摩客户心理,掌握一定营销技巧的人才。只有得到人才的保证,才能把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产品更好地推荐给客户。
创新服务品种。要开发新的代理业务,如代理融资、资金管理,代理会计事务,代理个人外汇买卖、投资理财等。也要创新个人理财业务,依靠电子化手段,由理财专业人员将存贷款、代理、结算和信息咨询等业务品种进行系列组合,并根据客户的理财要求为其定做综合性、高效性的业务品种。要积极探索开办农户、企业财务顾问业务,如为客户提供经济、金融信息;为客户筹资活动提供咨询;帮助客户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培训财务管理人员等。
在积极推进以上各项工作的同时,农信社也将努力加强自身实力的提升,切实解决好科技建设滞后、内部控制薄弱、管理不规范等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靠正气实干,借改革发力,坚定信心,拓宽思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市经济总量实现“一个历史跨越”、转型升级实现“一个重大突破”和结构调整实现“三个快速提升”的奋斗目标,为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率先实现崛起,提前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