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12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也盼“治本者”出手

李 楠

  菜价“过山车”一头伤农,一头伤民。且此“怪圈”出现频繁,往复不止。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市场主体,能够发挥的主要是杠杆的调节作用,实属“微调”。而要想终结此“怪圈”,或是减少其发生频率,则应由政府出台相关措施,以起到“治本”效果。

  一来,从农村金融机构来讲,农村经济的发展本就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基础。农业产业发生波动,首当其冲受其影响的便是农村金融机构。今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土豆滞销就已经使当地农村信用社形成了数额较大的逾期贷款。虽然等土豆行情好转后仍有较大收回把握,但这对当地金融市场秩序和信用环境而言仍然是一场较大的考验和冲击。因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同样迫切希望政府能够出手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运用综合手段防范“菜贱伤农”反复发作。

  二来,社会各界盼政府出台相关措施的呼声日益高涨。业内多位专家表示,我国农产品价格在合理范围内波动是正常的,但“供不应求——价格大涨——大量种植——供过于求——价格大跌”这种风险呈周期性出现,其深层次原因则在于流通体系中的政府缺位和流通渠道建设滞后。此外,政府的有效引导以解决目前农业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为众多业内专家所重视。目前,在实际操作中,此类问题往往以金融机构等为客户提供“附加服务”的方式体现,所提供渠道和信息往往缺乏市场权威性,为风险和纠纷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三来,农产品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市场调整存在滞后性,宏观调控更有必要,政府部门的作为仍可期待。今年下半年以来,商务部接连发出通知,要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组织开展蔬菜“卖难”紧急救助行动:组织引导大型连锁超市召开产销对接会,直接采购“卖难”蔬菜;建设一批社区平价菜市场,支持农业合作社和农民进入城市社区、街道直销蔬菜;研究在城市特定区域和时段,设立免摊位费的“周末市场”。以上措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蔬菜滞销的问题。但也有学者认为,政府部门更应该着力在推动农业信息交流平台和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对各类农业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加快发展订单农业上做出实效,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终结菜价“过山车”问题。

  总之,长期扎根“三农”、立足“三农”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努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挥金融杠杆作用的同时,也期盼着政府出手后,“菜贱伤农”问题能够“手到病除”。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