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标升级工作不仅是农信社各项经营指标的提高和改善,更是农信社规范管理和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与农信社的稳健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当前,影响监管指标达标的因素主要是部分县级联社历年亏损挂账金额大,不良贷款余额大占比高,各级农村信用社必须以落实风险管理达标规划为契机,抓好风险防控和体制机制建设,做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推进达标升级步伐,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完善机制 夯实基础
农村信用社实现达标升级目标,不仅是中国银监会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农信社的工作要求,也是全省农信社加快自身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事关农村信用社生存与发展的大事。
各级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必须充分认识风险管理指标达标的紧迫性、重要性,彻底转变过去应付风险管理指标达标的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联社指导精神,让员工明白达标升级工作对全省农信社改革发展的重要性,让人人树立起忧患意识、发展意识。
要落实协调机制,建立由各级一把手负责的达标工作组织机构,层层明确专人负责达标工作,把每个岗位人员工作都与达标提升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全员参与、共同促进的工作格局。
要加快股权改造,不断提高资本充足率。持续优化股权和资本结构,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借鉴政府招商模式,积极与当地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当地优质知名企业联络,争取在股权改造、增资扩股、不良贷款出售等方面大力引进外来资本,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提高股东在经营决策方面的参与度,努力实现在人才、管理、业务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达到“引智”和“引制”目标,逐步建立权责明晰、运作协调、制衡有效、行为规范的现代金融企业运作机制。
拓展业务 审慎经营
农信社应坚持审慎经营这一原则,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在当前存贷款仍为农村信用社最主要经营业务的情况下,各级农村信用社要坚持效益立社,立足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加大业务营销力度。
一是要按照“增加总量、调优结构、降低成本”的原则发动全员广泛吸收各类存款,特别是要着力营销扩大农民和社区居民储蓄存款,着力营销增加工商企业存款和涉农财政性存款、拆迁补偿资金和国土、交通、社保、房管、供电等行政事业法人单位的存款,降低存款综合成本,并提高存款的稳定性、效益性,扩大市场份额,夯实发展基础。
二是要立足县域经济,大手笔做好“农”字文章。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各级农信社坚持以项目带动为方略,大力支持粮食生产核心区、农田水利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大对县域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动县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着眼基层基础,扶持中小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全省农信社充分发挥自身地缘和网点优势,结合当地产业布局,大力支持当地特色产业、优质项目、县域骨干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使用权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三是要坚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及时调度”的原则加强非信贷资金管理,合理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压缩无息低息资金占用,及时清理处置闲置资产,努力提高资金营运效益,增加收入。
四是要按照“扩大范围、稳步推进、效益覆盖风险”原则抓好中间业务市场的开拓,积极完善信用卡服务功能,扩大使用范围,稳妥开办银行汇票承兑和担保类、承诺类、保理类、理财类、咨询顾问类等业务,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努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创新方法 盘活存量
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顺利推进,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以及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农信社要多策并举,创新方法,全力清收和盘活不良贷款。
一是完善清收盘活不良贷款的激励机制,调动每一位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使清收不良贷款成为全员性的工作,提高清收成效。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依法清收工作力度,切实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以及司法机关的沟通联系,为依法清收创造良好条件,解决赖账户、钉子户欠款问题。
三是要进一步拓宽清收不良贷款的思路和渠道,按照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逐笔分析,采取公告催收、风险代理、债权拍卖等方式方法,探索不良贷款清收的新途径,务求实效。同时,要积极处置抵债资产,对现有的抵债资产进行排序和分析,以竞价拍卖处置变现方式为主,辅以租赁、折价入股等方式盘活资产,实现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四是组织好贷款核销工作。要加强成本核算,努力增加效益,用足用好呆账核销政策,做到符合核呆政策的应核尽核,尽可能多核销呆账贷款,推动不良贷款“双降”,提高资产质量。
五是建立不良资产处置定价机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公平、公开、规范、合理的不良资产接收和处置定价机制,对不良资产进行评估,严格控制定价过程中各环节的风险,努力实现处置收益最大化。
借力政策 消化包袱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经营改革发展,有效消化了大量历史包袱,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农村信用社任务还很重,必须加快消化历史包袱,才能轻装上阵。在当前形势下,要在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及部门多方面支持的同时,结合改制组建农商行或股份制信用社工作,集中精力,从内部挖潜入手,提高消化历史包袱的能力,彻底消化各类历史包袱。
一是突出重点,周密安排,实现消化历史包袱最佳效果。要进行全面清理摸底,深入分析,做好归类及统计,合理确定消化各类历史包袱的顺序,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安排,认真落实,扎实推进消化历史包袱工作。充分利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期间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采取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消化历史包袱,把政策作用发挥到最大。
二是要对特困的重点县级联社予以适当支持帮助。省联社和市级办事处要帮助重点联社分析各类历史包袱的成因,找准消化历史包袱的最佳切入点,合理确定消化历史包袱的规划,指导其逐步有序实施。也要积极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联系协调,营造良好的外部经营发展环境,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