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12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因地制宜 深化改革谋发展

云南省会泽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高云山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60年来,农信社与广大农户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关系越来越融洽,感情越来越深厚,成为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更加牢固。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市场占有份额最大,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的舞台。

  而同时,其他金融机构也都相继看准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竞争势必更加激烈。因此,农信社应正视存在的问题,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为促进农村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重点须做好以下工作。

  履行好“一委三会一层”职能

  按照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首先是要发挥好县联社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一切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

  其次是履行好“三会一层”的职能,解决好理事会建设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性问题,完善理事会会议、理事长办公会和授权、授信制度,建立以理事会为中心的信息传导机制,理事会要不折不扣地把社员代表大会的决议贯彻下去,同时把经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议案,提交代表大会审议,真正做到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互相制约,共促发展,体现社员的意志。

  再其次,要加强理事会自身建设,提高对重大事项的决策水平,保证理事会履职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勤勉尽职,并做好理事会运作和理事履行职务情况的评估。

  最后,要遵循“制衡有效、民主决策、程序清晰”的原则明确理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的职责分工和决策程序,发挥各种审批委员会的职能。信贷、财务审批权限理事会要合理授权,监事会要认真监督,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时刻,理事会要强化职能,切实提高成员的综合素质。

  坚持服务“三农”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按照扎根农村、情系“三农”的要求,要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立足“三农”,服务城乡,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要切实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发挥支农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

  一是对支农资金要做到早调查、早筹措、早安排、早准备,不误农时地将支农资金发放到农户手中,确保春耕备耕的资金需求。

  二是树立贷款营销理念,创新产品,优先满足“三农”信贷资金需求。

  三是要大力加强信用村(镇)建设,净化信用环境,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和“担保难”的问题。对评定为信用乡(镇)、信用村(组)并已挂牌和已评定信用等级的农户,信用社在同等条件下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手续简便、额度放宽、服务优先。

  转换经营机制

  一是要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是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农村信用社增强自身发展活力,抵御风险,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重要步骤,是农村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理事会要不断提高议事决策能力,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

  二是以转换经营机制为主线,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等改革,推进经营机制的转换,激发经营管理的内在活力和动力。把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发挥出来,真正发挥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推进制度执行

  一是要强化制度建设,促进合规经营。继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全县农村信用社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修订、完善,最大限度地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同时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全员的风险意识。

  二是要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尤其是在信贷、财务、风险管理等业务领域,必须做到操作规范、权责明确。要加大检查力度,使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确保农村信用社稳健发展。

  三是要加强信贷管理,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要明确增量贷款到期收回目标,加大清收力度,对形成的不良贷款逐笔认定责任,落实贷款问责制,建立贷款约束机制,确保新增贷款质量。

  四是要加强财会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强化资产运营和收益分配管理,强化财务风险和成本费用控制,进一步加强财务目标管理,提足拨备,做实利润,提高资本充足率,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从根本上提升会计核算质量。

  五是要抓好人事管理及稽核工作,进一步优化网点人员配置,加强稽核管理,强化稽核保障体系。建设一支业务素质强、工作效率高的稽核监察队伍。不断改进稽核方法,健全稽核工作质量考核和责任事故处罚制度,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治理违规行为,遏制各类案件的发生。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因此,要因地制宜深化改革,促进其发展,更好地支持当地的“三农”发展。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