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2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在承袭中勇拓新途
——记大连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当代版画家张宝粟先生

  张宝粟版画作品

  “历尽艰难饴趣多”是当代版画家张宝粟的真实写照。坎坷人生、甘当农民,无论在怎样的艰难岁月,笔耕不辍,一路走来,让他蜕变为画风独特的著名雕刻版画家。纵观张宝粟画中淳厚朴茂的竹林、栩栩如生的人物、苍茫劲挺的河山,特别是对一代伟人毛主席的刻画,无不渗透着画家本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对主席的无限热爱。“宝粟不俗、雕刻突出,独树一帜,开拓新途”,这是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委会对他篆刻、雕刻艺术凝练而精粹的真实评价。

  敬仰、敬重、敬畏

  张宝粟1951年出生于辽宁庄河,在清朝同治年间,张宝粟的曾祖父就在家中开了一座名叫“永顺”的窑,当地老百姓称“张家沟窑”,以烧制青砖、青瓦和陶器为主。至今,张宝粟的家中仍保留有百十年前“张家沟窑”烧制的雕刻工艺品。而在当地一些古老瓦房和庙宇的屋顶上,仍可见到当年“张家沟窑”烧制的“虎头影”等装饰品。

  受老一辈人的影响,张宝粟从小就酷爱书画、篆刻艺术。在懵懵懂懂的青少年时代,他就对艺术有种格外的理解与亲善。每天,他除了完成学校里的作业和帮家中干一些农活外,练习写字、画画便成了他业余生活的全部,常常瞒着家人将平时省下来的钱买来各种字帖临摹。朝夕不辍的勤奋劲儿,为张宝粟日后的雕刻艺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由于对艺术的一片真情,一直以来,张宝粟养成了钻研的习惯,不管农活有多么忙,他都未曾冷落过手中的刻刀、画笔。张宝粟不会打扑克,不会玩麻将,也不吸烟喝酒,而谈起书画、篆刻等来,那可是头头是道。长期的伏案忙碌,他患上骨质增生、腱鞘炎等疾病,每逢阴雨天,他的手指难受得像小虫子咬一样,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弯曲。但是无论生活怎样艰辛,他始终对自己的艺术创作情有独钟,一有机会就写写画画,把一切的孤寂和憧憬都用刻画来慰藉。

  妙手、精刻、绝画

  张宝粟作品中有一个40米长的画轴引人关注,那上面雕刻的是毛泽东一生的版画图案。张宝粟说,他是近几年开始研究雕刻毛泽东主席版画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刻刀、自己的手刻画出毛主席一生中的重要时刻,来表达对一代伟人的无限敬仰和热爱。

  张宝粟收藏了很多毛泽东的各种图片和像章,为了刻好毛泽东主席版画,他经常揣摩毛泽东的肖像特征。他说:“从主席像章中,我悟出了主席的面貌、体态和神情特征,于是就开始刻主席的其他照片。”于是,他就从收藏的毛泽东的图片中揣摩每张图片的特征,只要找到了感觉,哪怕丢下农活,他也要躲进自家的仓库里一刀一刀地创作起来。他刻的毛泽东版画共有140多幅。而那些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照片通过版画的手法表达出来,亦别有一番感觉。青年毛泽东的意气风发,中年毛泽东的伟岸魁梧,晚年毛泽东的沉稳慈祥,在这位农民的刻刀下均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年复一年的潜心钻研,使他的篆刻、雕刻艺术跳出传统模式,形成独家绝活。摊开长长的画卷,上面拓满了惟妙惟肖的图案,有伟人和名人肖像,有山水花鸟图案,还有大家的书法文字。“这是我刻的第一枚毛主席纪念章头像,这枚像章从画到刻,花费了几天的工夫,刻完当天我兴奋得一夜没睡好觉。”张宝粟指着那幅作品记忆犹新地说。自首枚毛主席像章刻好后,他便有了以刻板记录毛主席光辉一生的念头。其作品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出毛主席从青年时代到晚年各个时期的画像。此外,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主题的图案、十大元帅像等作品也都倾注了他大量的精力,质量可与照片媲美。张宝粟的作品因雕刻难度大、技术含量高, 曾十几次获得有关部门举办的全国书画大赛大奖,有多幅书画作品在国内外巡回展出并被国内外友人珍藏,还被《中国书画家精品大典》、《国际书画艺术名人作品集》等书收录。他本人也荣获“中外书画交流协会”书画师、“三味书画院”高级书画师、“中国硬笔书法家”及“大连市书法家”等荣誉称号,并成为“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大连市书法家协会”等多家书画协会会员。

(本报综合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