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铃木敏文,生于1932年,1963年进入伊藤洋华堂。后来一手缔造了日本7-11,并担任日本7-11控股公司、伊藤洋华堂等公司董事长兼CEO。曾任日本中央大学理事长,是日本著名企业家。
铃木敏文自传——《我的零售人生》节选20
20世纪60年代后期,超市业界每开一家新店都会遭到当地商业街的强烈反对。1971年,我39岁,就任公司董事,第一次作为公司的管理者经历了这样的事情。
我们在计划开店的地方努力向当地商户说明大型超市与中小型商店(包括超市)有共存共荣的可能,可是他们就是不听,觉得我们是在以强欺弱,共存共荣根本不可能。
这种交涉就像两条平行线,一直找不到交点。两年间,双方共交涉了30多次,但始终没达成任何共识。我们想要在北海道一带开店时,地方上甚至派出了律师与我们交涉。这位律师就是年轻强硬派代表人物中川一郎氏。他被地方商户选出来与我们进行谈判。
谈判场地在永田町的料亭,我与伊藤社长、公司常务三人出席。我是谈判主力。面对地方上的反对者,每一次的谈判气氛都很紧张。
时间好像永远不够用,究竟该如何提高谈判效率,这是我当时在思索的问题。后来我找到了在我之后从东贩转职来洋华堂,负责进行店铺开发的佐藤信武先生(现在伊藤洋华堂的副董事长)。他家跟我家都在西武线沿线,白天我们都忙,就在下班回家乘坐的拥挤的电车上讨论谈判策略。那段时间我每天都这样度过。
我就是在那时与美国的7-11相遇的。当时,伊藤洋华堂为了学习流通业发达的美国的技术和经验,实行了派员工去美国研修的制度。每年都会分批派遣60~70人前往美国进行为期10天的学习。我作为负责人,每次都会去。
有一次,在去往加利福尼亚的路上,我们在路边的小店休息。店铺的招牌上写着“7”和“Eleven”,读做7-11,就是个小型的超市,里面摆着食品杂货等商品。“美国竟然还有这么小的超市。”
这就是7-11当时给我的印象。回国以后我一调查才知道这种经营模式叫做便利店,经营者美国南方公司是在全美拥有4000家连锁店的超优良企业。
■编辑点评
加利福尼亚之行使铃木敏文第一次接触到7-11,也是第一次接触到便利店这种业态,这也使他在“以大博小”陷入困境的时候,有了“以小博大”的启示,这才成就7-11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思维转变之于商业的重要,企业创新也即产生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