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三箭齐发”方能激活实体经济

浙江路桥农村合作银行 蔡继林

  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如何才能有效地发展好实体经济?鉴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三箭齐发。”

  第一箭:整顿股市。

  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我国的股市却时常差强人意。针对此种情况,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履新后,点起了改革“三把火”,强制分红、整顿秩序、打击违规,这让中国股民看到了一丝希望。与此同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也作出回应,考虑让社保基金入市。此外,政策层面也一致看好,给予相应支持。

  中国加入WTO已有十周年,但股市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甚至有倒退的危险。期待强势人物的出现来扭转乾坤,这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但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一个“超级英雄”的身上也是极不现实之事,所以,需要政府给予一定限度的干预。

  第二箭:冷却“楼市”。

  目前,房价还没有实质性的下降,离老百姓的心理预期价位还差得远。普通工薪阶层不但买不起房,甚至养不起房,高房价已经严重透支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果能真正下降30%-40%,即使不能将房价“打回原形”,社会矛盾也会缓和很多。

  由于房地产行业在中国还处于上升期,因而老百姓不会在短期内摆脱“房奴”的压力。而面对当今楼市,只能加强调控,不能削弱其发展空间,如此一来,让专业的房地产公司去做房地产,赚取“阳光利润”;让“半路出家”的投机商人及早“回头”,专心地搞自己熟悉的实业,以此消除过度的“房市泡沫”。

  第三箭:发展实体经济。

  银行业一枝独秀不是好事。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银行业的发展就缺乏后劲,冰岛就是最现实的例子。发展实体经济,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人、财、物等相关生产要素的投入。稳定了股市、楼市,发展实体经济就不会缺资金。

  资金的问题解决了,人的问题便凸显出来。中国制造已经喊了很多年,可惜含金量一直不高,长期处于“食物链”的低端。

  要摆脱这种命运,就要加强创新,而不是仿冒。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低价竞争的优势将难以为继,低价倾销就会变成“昨日黄花”。做传统产业也好,新兴产业也罢,拼规模的游戏无法长久,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是根本。华为之所以引人注目,作为“教父”的任正非功不可没,也正因为任正非的“冬天论”和对技术创新的过分偏执,才造就了华为今日的辉煌。

  实业救国,实业兴国,我们需要一大批有智慧、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需要一大批有质量、有技术内涵的企业群体。入世十年,国门洞开,有欢欣,也有眼泪,但更多的是思考。夜郎自大,只能固步自封;崇洋媚外,只能自取其辱。如何找准切入点,有效地融入、共生,是企业的使命。

  现在的中国不缺钱,更不缺人,但缺乏有效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产业布局、结构调整、比例协调、全球竞争,这些问题一家企业是无法解决的,只有让宏观调控这只有形之手和市场经济这只无形之手共同发挥作用,那么假以时日,中国的实体经济必将更加大有作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