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轻的时候,常常感到怀才不遇,命运不公。工作对自己而言都成了劳役的场所。
有一天,我下了班,已经精疲力竭,骑着刚买不久的“幸福250”二手摩托车,绑上个把月“粮草”往城里赶。
车到上坡时,道路正值铲坡修整,路面挺窄。“老摩”如同我家那头披星戴月换人不歇犁的老黄牛,顽强地打了一个激凌,放了两个“响屁”,粗喘几声就此熄火。任凭我怎么样鼓劲加油,“老摩”也无动于衷,一声不吭地趴在地上。坡陡车沉,进退两难。我只好就地下车鼓捣。皮鞋被我蹬得呲牙裂嘴,而太阳则像个正缺下酒菜的酒鬼,在空中对我生煎活炸。臭汗淋漓,我一肚子恼火。
不一会,身后停下两辆豪华轿车,拼命地发出刺耳的警告。车厢里露出几个年轻的面孔,冲我大喊大叫。
我看看那些时髦男女,并不理会他们,慢条斯理地拿出唯一的维修工具——一把螺丝刀。先象赤脚医生一样,拧鼻涕挖耳朵试探了“老摩”的头痛脑热。接着推了推瓶底厚的眼镜,象老郎中针灸一样,用螺丝刀检查起老摩的“血脉”油路。
两只喝空的易拉罐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应声扔到我的脚边,顺坡滚下去。对于来自轿车上的示威,我不予理睬,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腾云驾雾地抽起了香烟。
这时,随着一阵“吱呀”声,有一位老汉,赤裸着紫色的上身,挑着一担大粪吃力地上坡来。俯视那花白的头发,就似一张破败的弯弓挑着一把秋后的芦柴花。他每迈一步都斜着脚板力求平稳,当他沉重的脚步扎进我面前的泥土时,我可以听到从他额下跌落的汗滴,如断线的碎珠砸在尘土中,发出“噗噗”的声响。
看见坐在地上的我,他咬了咬牙,扭曲着一张青筋毕露的脸,象举重运动员一样,双手托担换了下肩。一个趔趄过后,仍未忘扔下一句风凉话,“平日尽享它的福,现在它也要享你的福!”
我掩了一下鼻子,躲避了那阵刺鼻的粪臭,冲他虾仁似的后背,狠狠地回敬了一句:“脱了挑子折了腰,半桶大粪当头浇!”
烦躁不安的城市少年;艰难匍匐中仍不忘幸灾乐祸的老农;为谋生存奔波劳命垂头丧气的我……
路,就是这么不平。
我吐了口长长的烟雾,感到有些口渴和头晕,多日的疲惫正一齐向我袭来。
“让我帮你一把,把车子推上去!”
不知何时,老汉已将担子放在坡顶,折回来站在我的车后。我斜眼看了看老汉一眼,他已经精神奕奕,眼神执着。我像急行军时昏昏欲睡的小兵,被其唤醒,任其调遣。
我和他一前一后发力,重心明显在后,但感觉老汉有无穷的力量。喘息中老汉仍大声地对我说话:“小毛病,遇到沟沟坎坎难免呛油卡壳,顺坡时借势一冲就能起火。是路哪有过不去的坎。”
我扭头在臂膀上蹭了蹭汗水:“没看出你还是行家呐。”
他嘿嘿笑道:“年轻时也玩过,还是从日本人手里夺来的战利品。”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将“老摩”推上坡顶。我递给老汉一根烟,他摇摆着手,喘着气指了指坡下,我向身后看去。
烈日下,轿车、卡车、拖拉机、木板车,如一条龙,阻塞在坡道的拐角处。
顿时,我觉得无地自容,汗流脊背,恨不得将“老摩”一脚踹下坡底去。
等我愧疚地转身再看老汉,他已平息了喘气,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似是深藏已久的话:“年轻人,要多看看远处。”
从那以后,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惑,都再未将消极情绪带到工作中去,避免了更多更大的错误。因为我的耳边总是响起老汉意味深长的话:
年轻人,要多看看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