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2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调动员工积极性:用“推力”代替障碍


  大部分经理人几乎每天都要面临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挑战。如何让员工积极投入?你是否付出了足够的努力?你做的工作是否过多或者根本没有找对方向?

  佛蒙特大学的两位社会学家研究发现,受访者不论来自哪种文化、地域和时区,积极与消极情绪几乎每天都在交替循环。总体而言,人们的积极情绪在清晨(上午6~9点)处于巅峰状态,之后会不断下降,在中午/午后跌入最低点,午后开始回升,傍晚重新达到巅峰。表面看来,工作才是破坏好心情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种循环在休息日依然存在。如此看来,这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原因要复杂得多。

  这项研究明确了一个一直广受认可的现象,它对经理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却很少在他们激励员工的方式中得到体现。

  社会学家所谓的正面情绪(良好的感觉)与负面情绪之间并无关联。正如研究发起人所说,这两种情绪“相互独立,并非同一个维度上的两个不同极端。负面情绪并非正面情绪的对立面,但这两种情绪也并非始终平行。”

  在职场中,我们将这种正面或负面“情绪”称为积极性、敬业精神和投入 ——也就是员工额外付出努力以获得超常绩效的意愿。不论叫法如何,现象本身并无区别:“积极”与“懈怠”或者“全心投入”与“漠不关心”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造成两种情绪的因素也截然不同。

  以一个人的健康为例,我们可以充分理解这些缘由和推动因素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身染重病,肯定会陷入沮丧的情绪当中。但试想一下,当他最终康复时,又会是什么心情呢?康复会让他激情满满——但这样的状态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他很快就会因为满足而失去激情。当健康状况正常了,生活也就恢复到平常的状态。于是,他再也无法从中得到激励。所以,一个人恶劣的健康状况会抑制他的情绪,但身体康复也并不足以激励一个人做出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对于老板而言,这一发现的意义就在于,如果你希望下属工作积极(或敬业或全心投入),就必须抓好两方面的工作。既要扫清限制因素,又要代之以调动积极性的推动因素。

  扫清抑制员工积极性的障碍最多能达到“中性”结果(让员工维持常态)。就是积极性与缺乏积极性(或者说投入与漠然)并非同一领域的对立双方,而是两个互不相干的独立领域,需要区别对待。

  许多经理人非常关注导致员工缺乏积极性的原因,例如薪酬福利微薄、工作环境恶劣、公司的政策和规定有损人格或不利员工发展、个人地位低微、同事关系紧张等——这些也是老板向员工了解情况时,员工常见的理由。这些问题确实亟待解决,但这并非全部。经理人若想提高员工绩效,就必须更进一步,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才能促使让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具体应该怎么做?下文给出的建议虽然无法面面俱到,但却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开始。

  激发兴趣的工作目的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参与到重大的事件中来。你是否与员工探讨过你们的工作目的——不仅仅是做什么,还有为什么?对于从你们的工作中受益的其他人,你和你的团队是否会去关注?

  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与计划  人们不仅希望能参与重要的事件,还希望能为重要的事情努力奋斗。经理人需要根据工作目的,提出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和计划,明确员工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

  明确的职责与责任  每个人都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团队对他们的期望。人们希望明确自己的工作与团队整体目标之间存在的联系,因为这能让他们感觉受到团队的重视,感觉到自我价值的存在。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并就他们的工作表现给出明确的反馈,就能使每位员工掌控自己的工作,无需经理人事无巨细地监督他们的一举一动,因为这种行为会极大地挫伤员工的情绪。

  简而言之,如果老板希望员工有卓越的表现,既要扫清障碍,又必须给出有力的理由,才能促使员工努力工作。这两方面截然不同,必须同等重视,不可偏废。

  (Linda A. Hill  Kent Lineback)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