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北京怀柔雁栖工业区红牛基地门口,两个大型红牛罐体模型列于大门左右,由于是周日所有工人都休息,厂区略显冷清。据了解,此次红牛被质疑的批次产品就是由该基地生产。
黑龙江电视台法制频道播出专题报道《红牛“真相”》,把红牛推到食品安全的舆论争议中。后来查明,此次问题或许是“保健食品批文查询失误”。不过,公众已拉开对红牛添加剂胭脂红及咖啡因等安全问题的质疑。
目前,已对红牛产品进行下架处理的国内多家零售卖场并未对红牛产品重新上架,并表示“何时恢复销售将取决于质检机构的检测结果”。红牛公司总经办消费者服务中心负责人梁洪表示,在报道当晚,该公司即已派出总公司法务负责人及黑龙江分公司总经理与执法部门沟通协调,检测结果预计将于本周公布。
舆论风波
进入中国16年后,红牛饮料正因为一项“难以向公众解释清楚的标注问题”而陷入舆论质疑的漩涡。
“红牛公司已与执法部门沟通并把公司拥有的所有材料递交给黑龙江的食品药品管理局,并将报道中质疑的同批次产品提交给国家药监局进行检测,检测结果预计将于本周公布。”2月13日,中国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后简称“红牛公司”)总经办消费者服务中心负责人梁洪表示。
黑龙江电视台法制频道日前播出专题报道《红牛“真相”》,哈尔滨药监局一分局副局长刘连军在采访中表示红牛由于执行标准和产品不一致,“按照相关规定,应当立即停止经营”。该报道引起公众强烈反响,并由此得出红牛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的结论。
在《红牛“真相”》报道播出当天,红牛公司就派出了总部法务负责人以及黑龙江分公司的总经理与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沟通与协调。
“我认为这个事情不应该被纳入食品安全的范畴。”红牛公司法务总监兼新闻发言人张磊表示。不过,对于黑龙江电视台法务频道报道直指红牛饮料“违法添加”、“标注不符”等问题,他不愿做出相应评论。
随后,红牛公司的一份声明显示,是哈尔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对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标签标识相关情况进行核实》公告的网页截屏。在该份公告中,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否认了该部门此前关于“红牛饮料罐体配料表及食品添加剂的标注和有关文件的批文并不相符”的结论,承认“根据当时保健食品注册管理的有关规定,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及说明书中可只载明主要原料。”
2月13日,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负责人倪为民,他表示此次事件一直是由该局一分局在处理,所以后续的有关事件处理向一局咨询。对于此次事件此前判定是否存在失误亦不愿评论。
标注悬疑
在2月9日播出的《红牛“真相”》中,由于一位母亲担心孩子“红牛喝多了会影响健康”而找到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哈尔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进行查询,发现在红牛生产批文中并没有柠檬酸钠、苯甲酸钠、咖啡因、香精4种成分,而在红牛的罐体上却标注了这4样成分,由此判定“红牛饮料罐体配料表及食品添加剂的标注和有关文件的批文并不相符”。
有保健食品业内人士表示,负责对保健类食品发布批准文号的官方机构在2003年6月12日之前是国家卫生部,而在此之后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以,查询批文证书网站则也有所不同。
根据当时注册管理规定,批准证书及说明书中可只标明主要原料,这一规定也在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保健食品后予以修改。
从卫生部网站查询到红牛R维生素功能饮料是卫生部1997年7月4日批准的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1997)第327号,申请人为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保健功能为抗疲劳。
梁洪表示,红牛在中国市场的产品批文1997年被当时的卫生部批准后,按照当时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可终生无需修改。
事实上,2005年以后保健食品生产批文已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手负责,但对于此前的各类批文亦未进行审查,而此前成功拿到批文的保健食品亦可继续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规定对产品标注。
“对于红牛的原辅料,执法部门亦从未向红牛公司提出修改要求。”梁洪表示,红牛目前所有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均是此配方,供应黑龙江市场的产品就是由位于北京怀柔区红牛基地生产供应。
不过,红牛问题已由“保健食品批文查询失误”常识性错误被提升到“食品安全”高度。因为公众已拉开对红牛添加剂胭脂红及咖啡因等安全问题的质疑。
安全争议
梁洪透露,红牛公司的所有添加剂都是按照国家食品添加剂规定(GB2760—2007)进行添加的。
不过,对于红牛添加的胭脂红及咖啡因等添加剂,公众也存在疑虑。据了解,长期食用人工合成色素胭脂红,对人体肾脏、肝脏或会产生一定伤害。
一位保健食品业内人士介绍,虽然消费者对于咖啡因及胭脂红等食品添加剂一直抱有疑虑,但一旦市场提出质疑时,却谁也不能站出来给出定论,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块与参与管理的部门太多,“监管部门太多,而具体标准却模糊。”
据其介绍,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由卫生部来制定,而如何使用食品添加剂监管则由质检总局负责,但在流通环节则又有工商部门负责,而食品药品监管局则又负责监管服务环节。
红牛官网资料显示,红牛1995年12月进入中国市场,成立了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目前,红牛公司在中国设有北京怀柔、湖北咸宁、广东佛山、海南海口的4个生产基地,供应全国市场。近年来,其产品占据了国内功能饮料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刘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