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真面目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探寻,循着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轨迹。
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人总是会轻而易举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这种感觉堪比重新认识自己。
一直以来,我对国学大师于丹都十分钦佩。她学识渊博,谈吐文雅,作为学术界少有的女性,她的“巾帼不让须眉”之势,更是难能可贵。
不久前,买了一本于丹的新书——《趣品人生》,用于闲暇时间翻看。序言是白岩松所作:平静,正前所未有地成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们又似乎什么都有;人人匆匆忙忙向前进,又时常困惑:我要去哪儿?
“人生”的意义本是一个“仁者见仁”的宽泛概念。在于丹看来,人生是有趣的,所以品味人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也因此,我手中才有了于丹《趣品人生》这本书。
于丹试图告知读者关于生活方式的更多可能性。比如:可以寄情于琴、酒、茶等一些可以触摸到的载体,无关物质财富,却中国韵味十足,自成一套仪式,可以让每个人找到一种心灵寄托。
在书中,于丹讲述了许多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她用多样的事例告诉读者: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奏。
也因此,于丹在书中延用着《心灵鸡汤》式的风格——或引经据典,或直陈观点,用一个个典故或现代故事,将人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惑阐释得淋漓尽致。其中,我印象较深的一个,是于丹用清代大戏剧家李渔“且停亭”的故事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
亭子的“亭”加一个单立人,就是“停”,人进了亭子就“停”下脚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有了意义。
于丹《趣品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给大家在忙碌的生活里搭几个小亭子,让匆忙的脚步可以暂时停歇,欣赏沿途的风景。
书中自始至终都在讨论人生的趣味是什么,怎样发掘人生中的乐趣。有人说,人生是一个过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这一过程中的感受。如果学会享受这些感受,而不是过分沉溺于悲伤之中或是麻木不仁地日复一日,就会发现人生的乐趣其实无处不在。在于丹看来,能否放开胸怀,从容、快乐地经历并享受人生,才是人生能否圆满的关键。
人生的真面目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探寻,循着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轨迹。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人总是会轻而易举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这种感觉堪比重新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