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可以在贫困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
——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
2011年年底,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将我国扶贫标准线从2010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1274元升至2300元,比2009年提高92%,这使得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由2010年的2688万人扩大到了1.28亿人。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范小建则表示,这表明中国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中国的减贫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一直以来,范小建都致力于我国的扶贫事业。他强调,对于贫困地区的扶持必须从单纯的经济扶持转化为帮助他们找到一条可以自力更生、实现自我发展的道路。在他看来,“供销合作社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在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贫困地区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
范小建表示,在当前的扶贫工作中,产业扶贫是一项重要的举措。贫困地区农业人口占很大的比重,而这些农民相比发达地区的农民又存在普遍的文化层次低、市场意识缺失。这些地区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缺水、缺基本生产设施、土壤贫瘠是常见的情况。如果不帮助他们找到适合当地生产的农作物、并且针对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等特点进行产业化生产,则很难帮助当地农民实现增收致富,而这些都是需要包括供销合作社在内的相关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当地农民找到适合地域特征和市场需求的品种。
“农民合作社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产品商品化的重要载体,但是在贫困地区受当地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比较缓慢,供销合作社作为重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办部门,应该发挥扎根农村的优势,带领贫困地区农民创办、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范小建说,“供销合作社在促进农产品流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如何将贫困地区的农产品转化为商品,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正是扶贫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方面供销合作社完全可以成为重要的力量,希望供销合作社系统能积极参与到对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中。”
(供销合作社在扶贫工作中的相关做法与举措详见A2版)
(米雅娜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刘环祥:
设立专项资金建设农产品经纪人队伍
“作为保障‘菜篮子’、‘果盒子’、‘米袋子’供应的生力军,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顺畅与否,与农产品经纪人的数量和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培养造就一支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宏大人才队伍,成为我们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面对当前我国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必要的培训和资金扶持的现状,在此次政协会议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刘环祥提交了一份建议设立专项资金来培训和建设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的提案。
事实上,随着农产品流通市场日益活跃和完善,我国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在自身实力、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刘环祥指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不断扩大,目前已经形成一支600多万人的队伍。据调查统计,目前各类农贸市场上,农产品批发市场中90%的货源来自于农产品经纪人,2010年经由农产品经纪人完成的农产品销售额在2万亿元以上。这些事实都证明农产品经纪人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品供应、繁荣城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农村劳动力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刘环祥认为,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由于缺乏正规的相关培训,这些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主力的农产品经纪人们往往缺乏诚信经营的理念和长远的经营战略。他表示,在600多万农产品经纪人中,受到过长期或短期培训的经纪人只占总人数的30%左右,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颁发资格证书的仅有40万人,而获得中高级资格证书的经纪人不到2万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各类针对农产品经纪人的专项培训就十分重要而且急迫。” 刘环祥说。
据刘环祥介绍,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近期的调查结果显示,提高农产品经纪人综合素质的最有效以及最受欢迎的方式就是开展专项培训。“现在的问题是培训资金从哪里出?”对此,他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各级政府应该将农产品经纪人的培训工作列为农民培训的重要部分,积极予以支持,从财政或农业有关培训资金中列出专项资金作为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的必要经费;二是建议中央财政设立农产品经纪人建设专项资金,把培训农产品经纪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作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举措,纳入国家重点扶持的范畴,由中央财政核定专项补助经费由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在政府的统一监督下统一组织实施。
(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