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现在,正在迈入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高效益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增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使之与生产力相适应,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新命题。围绕这一问题,山东德州武城县供销合作社打破条条框框,在整合生产诸要素、组织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近几年来,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供销合作社在立足当地棉花、瓜菜、辣椒等种植或加工贸易等方面优势,相继组建了武城天元棉花、绿丰瓜菜、农乐辣椒和志远统防统治4个专业合作社。以此为载体,通过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丰富服务环节、创新经营方式等途径,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耕地收益的大幅度提高,推进了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供销合作社自身发展与助农增收相结合的新路子。
创新种植模式
根据武城县生产发展规划,武城合作社主要试行了3种模式。
一是绿丰瓜菜合作社两种两收的模式。“西瓜+蔬菜”是武城县菜农普遍采用的种植模式,但由于过去忽视了标准化生产,难以大面积推行,效益不佳。祝官屯供销合作社成立绿丰瓜菜专业合作社,严格按照西瓜生产规范育苗、施肥、用药,西瓜品质、产量大幅提高,不仅亩产由1万斤提高到1.2万斤以上、价格每斤平均提高0.3-0.5元,而且引来高端客户前来地头抢购。套种品种的选择也很重要,瓜茬再种植效益较高的黄瓜、茄子、西红柿,比白菜、萝卜的再种植效益又有大幅提高,两季纯收入提高近万元。
二是农乐辣椒合作社的麦椒间作套种模式。种小麦时留好套种行,春天是辣椒的育苗移栽,麦收后再种玉米,一年三种三收,三种作物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年收粮食亩均千斤以上,鲜椒4000斤以上,毛收入5000元以上。这种种植模式既解决了辣椒重茬病害,又比粮棉套种实现了收入翻番和劳动强度降低的效果,在德州这样的粮棉大区很有推广价值。
三是武城天元合作社李家户分社的种植模式。大棚土豆—糯玉米—胡萝卜,一年三种三收。2011年春天亩均产土豆4200斤,由于采收期提前了一个月,市场售价在1.8元/斤左右,亩均收入7560元;糯玉米亩均收入1800元;胡萝卜亩产6000斤,订单价0.75元/斤,收入约4500元,这样一年3季亩均毛收入达13860元左右。
示范种植使得上述几种模式的价值得到充分展示,引得附近农民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并要求加入合作社。老城镇政府还专门组织了现场会进行推介,惠民、夏津等县也组团专程到武城参观学习,并开展合作。
创新服务管理模式
着眼提高土地产出,降低劳动强度,专业合作社加强了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组织管理和服务,提高了组织化、科技化水平。
1.开展测土配方,指导社员科学合理施肥,提高肥效。合作社实行化肥直供,为社员提供货真价实的化肥,降低投入成本。
2.育苗供种。绿丰瓜菜专业合作社投资180万元在全县率先建立了56亩的瓜菜育苗基地,今年以来已向本县及周边县市供苗1000余万株,实现了优质种苗的统一供应。不仅把幼苗期纳入基地统一管理,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大田生长周期,而且对良种推广、种植模式调整产生了巨大影响。
3.大田综合服务。天元棉花专业社李家户分社、志远统防统治专业社购置并整合部分农机具,组织专业服务队,以优惠价格开展机耕、机播、机收等环节服务。特别是自去年以来,重点组建了治虫专业服务队,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其所承揽的治虫地块,无论是在农药品种、剂型,还是在频次、剂量、安全间隔期等方面都准确把握时机,棉田年治虫频次由常规10-16次,降低到10次以下,治虫效果有了极大提升,使农民从头疼的治虫中解放出来。
4.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合作社与移动公司协作开通了“农政通”服务业务,免费为社员提供及时的农业气象和农业技术指导。广泛开展虫情测报,推广诱蛾灯、粘虫板等低毒无害的杀虫治病除草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用药量,以减少污染和残留,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
5.打造“绿色”品牌,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合作社注册了“鲜伴怡生”、“京运牌”等瓜菜商标,并申报了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严格按照无公害操作规程管理,普遍以高于其它产品的价格全部销往北京、济南、德州等地的大超市,实现了“农超对接”。
思考——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兴未艾,合作社在信息、技术、供应、加工、销售等方面向农民提供服务,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提高耕地产出水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既可以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实行标准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种植产出效益,又可以实现土地集中化种植、机械化作业,大大减少用工投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将更多的劳动力从繁重的田间劳动中解放出来。
第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合作社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组织起来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从而提高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规避、化解和分散了市场给农民带来的市场风险。
第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供销合作社回归“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供销合作社的办社宗旨就是“为农服务”,本身就是农民入股兴办的最大合作经济组织,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在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起到龙头作用。
第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政府指导、管理农业生产和调控市场提供了方便,缩短了管理半径。面对我国农村当前高度分散的基本生产单位,政府很难实行高效的指导管控,这就需要由合作社搭建起政府与农户间沟通的平台,为政府管理、组织农业生产提供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