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一宿,意味着什么?如果纯粹是为了取一次补贴款,那得在镇上吃两顿饭、住一宿,等回到家,取的补贴款可能就花得差不多了。”在云南团,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县长杨光银同我聊起了金融空白乡镇在“金融服务站”设立前后的变化。
近几年,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国家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填空”活动。但是,由于大型银行在农村设立的网点数量不多,所以,“填空”任务更多地落在了有着“农村金融主力军”之称的农村信用社的肩膀上。在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就承担并完成了该省111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填空”任务。
“以前,那可麻烦。村里人要想取款,就得白天从家里出来,晚上在镇上住一宿,第二天再赶回去……”提及金融服务站设立之前的情形,杨光银如此描述。
山里的路,如果不亲见,的确是很难想象的。颠簸、狭窄、弯弯折折、崎岖不平——对于山路的描述,用上所有这些形容词都不为过。
也许,我能理解。虽然没去过云南的金融空白乡镇,但我去过山西省平遥县的孟山乡,见过山西省农信社在那里设立的“金融便利店”。在从平遥县到孟山乡的那一路颠簸,让我理解了山里人享受金融服务之难,也理解了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之难。
“设立‘金融服务站’,是为地方百姓做的一件大好事。”杨光银称赞道。
听到杨光银县长对农信社“金融填空”工作给予的赞誉和肯定,我不禁想起了一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老工作者对我说的那句意味深长的话:“金融工作,不能只谈及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