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3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利率市场化
对中小银行影响几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巴曙松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国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也是一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深入,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严重冲击和巨大挑战。

  整体来说,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小银行可能面临的负面影响更大,这不仅与银行自身的资产规模相关,还与中小银行业务的结构和盈利特征相关,风险管理能力较弱也是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小银行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和贷款总额占全部商业银行总额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政策障碍,中小银行资产和贷款所占市场份额仍然较低。截至2009年底,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份额和贷款份额分别占40.1%和50.0%,而以股份制与中小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资产份额和贷款份额分别仅占17.5%和22.2%。其中,中小金融机构以中小企业为贷款发放主要对象。

  利率市场化将直接冲击银行传统业务,减少利差收入。如何应对净利差收缩带来的挑战?

  普遍认为,可能的应对策略之一在于做大做强自身的传统信贷业务。然而在传统业务能力升级方面,中小银行将比大型银行面临更大的考验,并可能面临明显的“挤出效应”:一是为争夺市场,大型银行会动用利率决定权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存贷款利率出现逆向走势,进一步降低行业整体利差水平;二是中小银行通过机制和产品业务创新形成的服务中小企业的特色化经营优势,将受到价格竞争的直接冲击,经营转型的步伐将更为艰难。

  目前,国外先进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普遍在40%-60%,有些大型银行甚至更高。如,瑞士银行的中间业务盈利占其总利润的60%-70%,美国花旗银行70%的利润来自中间业务。

  从国内上市银行来看,中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能力偏弱,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不高,中小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更显落后。

  此外,中小银行还有资金转移定价能力差、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弱等不足。

  虽然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将会受到很多的负面冲击,而且,在各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小银行的倒闭概率也远高于大型银行,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利率市场化中,中小银行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其一,区域特征明显,具有信息成本优势。中小银行一般都与其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关系密切,从业人员的本土化等都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对客户的信用以及经营状况了解更加便利、及时和有效,降低了信用风险。

  其二,业务审批速度快,具有交易成本优势。

  其三,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优势还体现在中小银行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贷成本。从中小企业借款者的角度分析,中小银行更适合于中小企业贷款。

  其四,监督成本优势。一个区域内如有某家企业发生违约,信息便会在这个狭小范围内迅速传播且受人关注,从而形成低成本的有效社会监督,这种情况符合之前讨论的“共同监督”假说。这种假说还可以进行扩展。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和中小银行为了能够在区域内长期生存共同发展,中小企业与中小银行基于共同的利益,倾向于长期互惠合作,因而在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企业和银行之间会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网络,从而极大地节约了监督成本。

  可见,利率市场化之后,由于利差的短期缩小,长期依靠传统业务的中小银行将面临较大打击。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关键还在于发挥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成本优势,回归服务中小企业的本性,走差异化、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