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3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模仿是自主创新必经之路

谢锡宙

  舆论界对马化腾“模仿是最稳妥的创新”的主张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指责,而对苹果智能手机iPhone4预估销售1亿部的佳绩则大加赞扬。然而,无论是模仿式创新的中国腾讯公司,还是自主创新的美国苹果公司,都殊途同归成为行业领头羊。

  这种奇特的矛盾现象,正如中国产品和企业,在世人的鄙视与嘲讽中却将中国推上了世界经济“老二”的交椅。中国经济的颠覆式成功皆由中国式模仿创新的成功所驱动。那么模仿式创新之后,是继续模仿,还是自主创新?你该如何站队?

  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腾飞的模式证明,“引进、模仿、模仿式创新、自主创新”是发展中国家进步的阶梯和成功捷径。19世纪末,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依靠模仿英国的先进经验晋升为全球第一经济体;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对美国经济体制的模仿,对日欧先进技术的模仿,终于使自己登上世界经济老二的宝座;世界第三经济体日本,战后凭借对欧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模仿,也创造了经济奇迹。

  日本汽车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模仿”美国公司精简设计以减少成本,经过二三十年的模仿和创新最终超越了美国,又成了美国模仿的对象。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与日本又进入了取长补短的相互“模仿”时期。

  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不从模仿开始,往往是难以创新的,模仿是前提和基础,而创新则是一种提高及升华。模仿式创新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更能规避企业研发的大量投入与风险。更何况模仿者、模仿式创新者、自主创新者的位置并非一成不变,其角色会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及内部能力强弱的转化而变化。因此,模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

  当然,不是所有企业都掌握领先全球的技术核心竞争力,也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成为世界级企业和品牌。企业需要对自身的发展潜力与打造全球核心竞争力的潜质进行评估,来决定是继续模仿还是自主创新。面对这一历史机遇期,你的企业如何“站队”?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