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稀缺,改善“三农”金融服务环境,满足偏远农村地区农民支取各项支农补贴资金、日常小额取现、账户余额查询等基本金融需求,人民银行明确要求在2013年底前,实现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农村乡镇、行政村的基本覆盖。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工作成效日益显现,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办理小额取现等业务,也打通了中央惠农补助资金支付最后“一公里”,把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切实落到实处。但从目前工作开展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金融机构及有关部门积极地思考和实践,进一步拓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氛围
由于受文化层次和传统意识的影响,农民群众对银行卡在支付结算过程中的方便性和安全性认识不到位,致使部分助农取款网点使用率不高,浪费了现有资源。
对此,农信社应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为助农取款服务全面推广应用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首先,应通过组织开展送金融知识、送银行卡知识、送助农取款服务“三送”活动,加强与各行政村村委会的联系,走村入户,进行业务宣传及咨询,普及银行卡用卡知识,提高农村居民银行卡持有量和认识度。其次,充分利用安装POS机和走访银行卡助农取款点的机会,通过现场演示、现场培训等方式,介绍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业务,引导农民通过助农取款服务点办理小额现金支取业务等。再其次,协调邮政及政府部门等,选择人口密集的行政村和集镇中心,设立宣传展台,开展现场联合宣传,扩大宣传影响面。第四,加强对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管理人员的宣传和培训,通过业务培训、普及用卡安全知识等,提高商户的银行卡知识水平和金融业务素质。
加强考核管理
提高商户积极性
目前推广过程中,农村金融机构显然还缺乏管理和激励政策,商户只在办理业务中收获微小比例的手续费,致使部分商户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在明确业务操作流程的前提下,应对各助农取款服务点制订合理的业务拓展目标,建立商户每年业绩考核制度,对业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对连续三年内业务量少、服务态度差、工作成效不明显的服务点商户及时进行更换。每年也可以组织开展商户业务拓展竞赛活动,充分调动服务点商户工作积极性,提高服务点的社会效益。
加强联动协作
落实优惠政策
目前,设置服务点所需的设备添置、网络费用、培训费用、业务手续费以及日常管理等均由金融机构承担,显然加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对服务点的设立、管理和业务拓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服务点的关注,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如给予服务点商户一定的补贴等。其次,服务点所在行政村村委会,应加强对商户的日常联系和管理,合理地给予商户一定的务工补贴。再其次,电信部门也应积极参与到服务点的建设上来,对网络维护、话费收取等,落实优惠政策。努力通过多方协作,给商户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氛围,提高服务点的运营成效。
加强业务衔接
提高服务水平
金融机构在加强对农民助农取款服务宣传的同时,努力通过营业网点的柜面服务,将农民群众的银行卡与各类代扣代缴代发类业务进行衔接,提高农民群众的用卡率。同时,对转账业务,可按照服务点的实际状况、商户的业务素质等,努力改善硬件设施,适时开办5万元以下的转账业务。对农村资信较好的个体经营户、农业经营大户等,积极稳妥地推行准贷记卡业务或小额贷款卡业务,并适时与服务点的业务相衔接,进一步提高助农取款服务点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和金融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