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4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着力培育和打造新型供销合作社文化价值和理念

程庆新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文化的软实力、软支撑作用,其意义即在于此。      

  文化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组织的品格和特性。合作社文化就是反映合作经济组织本质规定性,成为其成员所普遍认同的基本道德、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合作社目标、原则及其价值观的统一体。   

  合作社文化是与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历史地看,合作经济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从傅立叶、欧文的人文道德理想,到马克思、列宁科学社会主义的合作制理论;从西方合作社思想在我国的传入到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合作社的实践与发展,再到计划经济时期合作社的曲折与市场经济时期合作社的再造,从本质上看,都是不同的合作社文化价值观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可以说,合作社文化支撑着合作社实践及其运行,反映着合作社功能和作用,代表了合作社发展的方向。      

  合作社之所以在其产生以来的160多年长盛不衰,呈现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蕴涵其中的合作社理念和价值观,并由此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内涵。正是合作社文化的独特魅力,合作社才能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得以传承和延续。国内外合作社发展的实践证明,合作社文化的独特价值功能体现在:合作社文化是合作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合作社文化是合作经济组织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合作社文化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      

  供销合作社是我国最大的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文化具有我国合作社文化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尽管供销合作社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使供销合作社的经营组织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供销合作社的本质和为农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改变。近年来,随着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力度的不断加大,供销合作社在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良好形象正在逐步确立,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对供销合作社的形象认知正在逐步恢复和提升。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社会主义文化有机组成的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民主、互助、互利的合作社价值观是合作社文化的基本内涵,不因合作社形式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供销合作社当前最为重要和紧迫的是如何在传承和发展为农服务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培育和打造富有时代特征、反映全新供销合作社特点并为农民所认知的新型供销合作社文化价值和理念,促进供销合作社的科学、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培育和打造新型供销合作社特色文化,必须倡导合作社文化研究,探索合作社文化发展的规律,积极构建合作社文化理论体系,为推进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培育和打造新型供销合作社特色文化,必须注重供销合作事业改革发展实践,用丰富而生动的实践去挖掘、丰富和发展合作社文化要素,用发展的合作社文化去武装供销合作社。      

  培育和打造新型供销合作社特色文化,必须加强合作社文化价值理念的传播,要在面向社会和大众的广泛宣传中,塑造良好的合作社文化形象,不断提升供销合作社形象的社会认知。      

  培育和打造新型供销合作社特色文化,最根本的是实现供销合作社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带动供销合作社文化的形式创新、内容创新和传播手段的创新。      

  合作社文化问题既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培育和打造新型供销合作社特色文化绝不是空泛地对待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而是在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供销合作社的核心价值观,在为农服务的实践中培养树立供销合作社价值理念。

  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作为供销合作经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平台和阵地,有责任、有义务在合作社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上多作贡献,努力通过更多、更好的理论研究成果去丰富合作社文化,促进新时期供销合作社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用文化的推动力促进和开创供销合作事业的新局面。

  (作者系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秘书长)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