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工程事关千万百姓,一直是公众关心的热点,作为国家“首善之区”的北京更不例外。去年5月至12月,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联合7个民主党派北京市委和北京市工商联,对怎样让百姓“菜篮子”货足价稳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在今年3月下旬形成了市政协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菜篮子”工程建设若干问题的建议案》提交给市政府。“建议案”从13个方面提出了完善“菜篮子”工程的建议和意见,希望把事关千家万户的“菜篮子”工程建设成为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建议案”主要强调要从生产、流通、安全、保障等四大环节推动“菜篮子”建设。(见4月16日《北京日报》)
“建议案”主要内容是:在生产环节,要鼓励本市企业租地种菜。北京的蔬菜自给率仅为28%,70%以上的农产品需要依赖外埠供应。“建议案”提出建议,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根据耕地、人口等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农产品自给率。一方面放在提高现有菜田的生产效率上;另一方面鼓励本市大型龙头企业、大型批发市场在北京周边通过直接投资、合作协议等模式,建设一批高标准、稳固型、可控性强的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以保证北京“菜篮子”供应需求。在流通环节,多建菜店市场降低成本。“建议案”提出建议,要加快在京城东南五环外黑庄户乡新建一个大型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步伐,并对回龙观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形成以新发地、黑庄户、回龙观三大批发市场为骨干、其余批发市场为补充的均衡发展新格局。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业生产基地直接对接,鼓励农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社区菜市场直销直供。开设普通农产品市内配送绿色通道,降低流通成本。用3年左右时间,改造和新建一批公益性终端农贸市场、菜市场和社区菜店。并通过立法规定新建小区必须建设一定面积商业设施作为便民菜店用房,由政府收购并委托管理。在安全环节,外埠基地用北京标准种菜。“建议案”提出建议,要责成有关部门对北京全市土壤开展重金属污染调查,加快外埠无公害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同时,改进农产品检测方式,加强政府检测,完善监测体系。在全市性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政府应设立派出机构和检测站;在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应加大政府抽检力度;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等。在保障环节,建立农产品价格稳定专项资金。据统计,北京市蔬菜种植80%以上是家庭小规模分散作业。这种方式生产效率低,抵御自然灾害及市场冲击的能力较弱。蔬菜生产没有直补和最低收购价格补贴。“建议案”提出建议,尽快建立农产品价格稳定专项资金,在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期,对影响“菜篮子”的主要品种给予一定价格补贴,并对扩大的储备品种给予一定补贴。
显而易见,从解决生产、流通、安全、保障等四大环节存在的问题,推动“菜篮子”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力量解决这四大环节存在的问题,是很有针对性、完全必要的。这正是“建议案”的重要价值所在。现在的问题是,假设这四大环节存在的问题都按照“建议案”的建言较好地解决了,那么,是否标志着北京市“菜篮子”建设“大功告成”了?或者说,解决这四大环节存在的问题,是北京市“菜篮子”建设充分必要条件吗?从现代物流特别是供应链的科学理念视角,以及农副产品流通的实践经验来看,解决四大环节存在的问题,只是北京市“菜篮子”建设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就是说,解决北京市“菜篮子”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非解决若干个“症结点”就能够全面奏效的。应当把生产、流通、安全、保障等环节放在农副产品流通供应链的整体设计中加以解决,注重整体的协调和优化,求得整体的效率和效益,才是最优方案。比如在生产环节的“鼓励本市企业租地种菜”,不仅要与外来菜源统筹考虑,要与安全环节的“用北京标准种菜”的“外埠基地”统筹考虑,更要与流通环节的“多建菜店”统筹考虑。因为“多建菜店”到底“多建”多少,归根到底,要看本地市场消费需求以及本地蔬菜及相关农副产品的生产量与外地流入量的总和加以界定,绝不是多多益善。在保障环节的“建立农产品价格稳定专项资金”中,把解决“蔬菜种植80%以上是家庭小规模分散作业”的问题,也作为设立此项“专项资金”的理由,我们不认为是适当的。理由是: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现阶段农业经营体制的基础,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愿望。发展农业专业生产合作社以及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经济(联合)组织,才是解决蔬菜种植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问题的关键,而不是用“专项资金”扶助一家一户的蔬菜生产经营模式。就是说,这是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的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变革问题,而不是用“专项资金”维护和补助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的蔬菜生产经营方式。试图用“农产品价格稳定专项资金”解决“蔬菜种植小规模分散作业”问题,实在是用错了地方。另外,“种菜”的“北京标准”这种提法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全国统一性,背离了“北京精神”的“包容”理念,我们不认为这种提法是恰当的。
当然,一项“建议案”是不应苛求十全十美。尽管我们指出其中的若干瑕疵和不周,但是,我们仍然认为这项“建议案”是十分重要的、有价值的。我们更相信北京市政协相关部门有能力、有办法,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这项“建议案”,使之更科学、更全面、更完备,因而更有可操作性。我们还相信,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一定会以创造性的科学态度,把这项“建议案”完善好、落实好,为丰富北京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为探索大城市农产品流通问题的解决之道交出完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