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5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温州金融改革如何稳步跨越

浙江台州路桥农村合作银行 蔡继林

  4月10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座谈会上表示,综合改革试验终究是实验性的,是探索,是第一步走出去。温州综合改革试验区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允许试错,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细化改革试验区的工作方案,可见温州金融改革被寄予厚望。

  但就目前形势来看,政府担子明显加重。

  一是药方未开,挂号上门。3月28日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方案批复后,有些人很兴奋,感叹民资进入金融领域的“玻璃门”终于拆除了,现在不仅可以大批量地开办小额贷款公司,而且可以相对比较容易地将小额贷款公司变成村镇银行。这种现象值得关注,由于一时需求旺盛,僧多粥少,对小额贷款公司掌门人入围资格温州只能通过竞标来解决。开办者能否通过合法经营掘到金,现在还是个未知数,但很多人真正关心的是能否拿到通行证。

  二是好处未现,责任上身。“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要点和重点在于减少管制、支持创新、鼓励民营、支持实体经济”。减少管制不能理解为放松管理,大胆的试验与有效的风控不能脱钩,民众自发的利益诉求与地方政府的区域协调发展更应该统筹考虑。周小川行长建议浙江省成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一组织、领导和协调金融改革,并成立专家委员会,聘请国内外知名经济金融专家,为实验区改革提供决策咨询。

  三是金改未动,炒作已起。最明显的是有小贷公司背景的上市公司成了新一波炒作的概念,有些股价甚至于一飞冲天,引起了大众的质疑。其中可以看到浙江游资的身影在行动,这一方面说明浙江游资的嗅觉灵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人强烈的投机心理。

  如何做好温州金融改革?还需走好“三步棋”。

  第一步棋:利益共享。改革不是为利益群体量身订制的,而是为普通民众服务的。如温州的民资这么丰厚,如何让它浮出水面,引导它进入一个合理的资金池,这是大家所期待的。相反,如果大规模的资金脱离实业甚至于直投国外,那么怎能保证失血的实体经济能拥有必要的资金供求?国务院批复的金融改革方案里的12条大纲实际上只是个框架,地方政府光有激情和冲动是不行的,怎样填好这个框架关键还得看行动。

  第二步棋:监督跟上。作为一项重要工程,监督是不能缺位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保护机制。如果一些官员借工作便利,让自己的特殊关系人参股其中,然后在政策设计上大开绿灯,在执行上当甩手掌柜,那将是令人遗憾的。

  第三步棋:循序渐进。有某地方官员称,温州3-5年内将组建50家村镇银行,每个中心镇都要有。不知这种设想是否经过调研,想早点出成果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行动上仍需慎重,改革的结果如何最终还需要实践来检验。符合条件的先上,容易些的先上,将炒风压住,可能更容易取得民众的认可。途中的喝彩虽然令人陶醉,但结果更重要。

  民间资本多而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而融资难,温州问题本质上是中国金融问题的一个缩影。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说得好:“温州金融改革试点刚刚开始。未来如何,一要看试验本身,二要看试验跟整体系统的关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特别是脱胎于非常时期的新生事物,它不仅需要改革者的勇气、智慧和毅力,它更需要民众的关注、包容和支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