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5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内外夹击 破解信贷风险点

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杨文德

  近年来,农信社积极为当地经济建设和“三农”服务,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越来越稳固,社会地位也明显提升。但是,农信社集聚多年的信贷风险也日益暴露出来,信贷资产质量差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等情况,严重制约着农信社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实现农信社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规避信贷风险,始终是农信社各级管理者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信贷风险的内外因 

  当前就农信社的贷款风险而言,一般存在有道德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风险、法律风险和操作性风险等。总的来说,信贷风险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种。

  外部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农信社的服务对象大都是农民,其抗风险能力比较弱;第二,由于用工的流动性和随意性,出现一些由外出、外迁的贷款户下落不明形成的贷款户流动风险;第三,由于贷款额小分散,难以及时、全部催收或保全,形成诉讼的时效风险;第四,由于客户法制观念淡薄、信用观念不强,出现信用风险。

  而内部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道德风险。近年来农信社内部少数信贷人员受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的影响和金钱的诱惑,与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内外勾结,使农信社的信贷资金蒙受极大损失。第二,员工在业务实践中,由于员工素质、业务技能的水平仍然有待提升,以及流程设置的不完善,仍然存在着操作风险。

  选好人员是关键

  目前农信社的效益主要源于贷款,因此,农信社信贷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信用社的风险等级和资产质量的好坏。因此,选好用好信贷人员十分重要。

  信贷人员必须具有良好人格品行和“四种能力”。即:

  第一,信贷人员必须具有专业技术与业务知识能力;第二,信贷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企业财务分析能力;第三,信贷人员必须具有调研分析能力; 第四,信贷人员必须具有一定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不断加强教育

  要建立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信贷管理队伍首先是强化素质教育,要强化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信贷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还要使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成为信贷人员的自觉行动。

  其次,要强化对信贷人员的法律法规、制度教育,提高他们遵纪守法和按规操作意识和能力。

  完善操作制度

  近年来,农信社先后出台了许多信贷管理方面的制度,这对加强信贷管理,防范金融风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一手抓信贷制度建设的同时,另一手还必须严抓信贷严格的操作规程,坚持在规范决策行为、明确岗位职责、实行审贷分离、强化贷后管理、健全绩效考核机制上下功夫,把好贷款的出口关,实现信贷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在严格操作规程上要注意做好“五个要”:

  一要规范决策行为。必须严格权限管理,强化决策程序制约。逐步完善贷款授权管理体制,根据辖内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状况、资金头寸状况和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区别不同的信贷业务种类、贷款方式,科学进行内部授权,强化信贷权限管理。

  二要明确岗位职责。联社应成立贷款审查委员会,负责对辖区内信用社授权、授信及权限外的贷款审查和审批,同时,基层信用社应成立贷款审批小组。贷款管理实行联社和信用社两级主任负责制。联社主任负责贷款的审查、把关和决策;基层信用社主任负责在授权和授信范围内对贷款的发放和收回负全部责任。

  三要实行贷款审贷分离。在贷款的审查时要对发放的每笔贷款是否存有风险,是否按规定使用,贷款手续是否齐全,抵押是否足值到位等进行逐一审查。真正做到贷款目的不清不批,贷款抵(质)押不足值不批,贷款手续不齐全不审批,促使贷款发放人贷前调查不马虎,注意资金风险不含糊。

  四要设立“监督哨”。所谓监督哨就是贷款发放的以外人员,但必须是贷款的经办人或者是贷款的知晓人,一般可以选委派会计也可选出纳人员。监督哨不仅监督社主任的行为,而且还要监督信贷业务必须在柜面办理完成。

  五要强化贷款贷后管理。这将是降低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