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为此,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精心策划并成功组织了中国茶文化代表团赴日考察交流活动,目前活动已经举办了两期,广受支持与好评,我们甚是欣慰。在此,我补充些团员们没谈到的心得,与大家共享。
据传,日本最澄禅师和空海禅师于唐代到中国民间交流,回国时将茶种和制茶工具带回日本,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叶产业。日本茶给人的最初印象是抹茶,其实抹茶以外的品类也有不少。从茶园种植角度可分为遮光培育和露天培育两方面:遮光培育是指在采茶的20天前,遮蔽日光,这一流程适用于制作玉露和抹茶;露天培育指无遮蔽,充分沐浴阳光,这一流程适用于制作煎茶和番茶,其中番茶又可分为焙茶、玄米茶、柳茶等。由于各地栽种的方法和制茶发酵的差异,产生了各式各样的茶品。狭长的日本列岛自北向南有着分明的四季,诸多的茶场也因气候各异形成独特的茶性。
至于对日本印象,我觉得有三点:其一,干净、文明、节俭,路面整洁,无随地扔垃圾现象,且自动售货机随处可见;其二,国人更信赖本国的商品,同等级别的商品日本原产的比进口的贵,是由地价、工资、做工精细决定;其三,勤劳的生意人很多,在日本随处可见。
作为唯一亲历两期活动的见证者,我感到这样的考察交流活动多多益善,正是通过这一平台,我们带去了真诚、和谐与友谊,收获了理解、默契和响应,我们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让我们共同携手,共同见证:中国茶,全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