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5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学文化科技园:文化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访北京人大文化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繁文
□ 李娇龙

  北京人大文化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繁文。

  据悉,当前全球依托大学所建立的科技园已有2000多个,其中著名的有上百个。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都在做大学的科技园。最著名的就是斯坦福大学的硅谷,这是全球第一个大学科技园。斯坦福大学校长曾经说过,建设国际一流的大学离不开大学科技园对大学的贡献。大学科技园就是学校的研究成果转化的有效平台。国内许多大学也在做大学科技园,其中国家级的有86个,而这里面以文化创意为主题的比较少,人大文化科技园是第一个,那么大学文化科技园在文创产业发展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又如何作为一个文创企业来有效运营的呢,就此我们采访了北京人大文化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繁文。

  记者:人大文化科技园是全国第一家依托于大学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立之始可谓开大学之先河,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园区的创立初衷和运营特色。

  曾繁文:中国人民大学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我们就是紧紧围绕大学这一特色来建设园区。起初考虑建设园区应该说有多方面的有利基础,正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指2002年党的十六大重要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地利是指人大所处位置正是欲建设成为世界创新中心的中关村地域;人和就是指学校的资源。我们是从2006年正式开始建设园区的,至今6年的时间,做成了几个第一:全国第一个以文化创意为主题的大学科技园、全国第一个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留学生创意园、全国第一个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全国第一个依托于大学建立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我们的总体定位是“三个服务一个结合”:服务于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服务于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  

  记者:那么请您依次介绍一下“三个服务一个结合”是如何实现的,首先,园区如何服务于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

  曾繁文:这要分四个方面来讲。

  一、用理论来引导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我们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中心”,这是专门以园区为平台的研究机构。首先,中心从2009年开始做中国省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数,将所有省市自治区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做一个排名,这对地方的文创产业现状及下一步发展思路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另外,我们在打造国家文化产业数据中心,通过数据服务于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再有,我们做出了一系列国家级行业标准,新闻出版总署给我们的课题如“版权示范城市建设标准研究”、“新闻出版园区发展模式研究等”,文化部给我们的一系列建设标准研究课题如“文化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文化产业园区影响力的评价”、“文化科技融合开放园区的管理办法”、“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等。这一系列的理论研究都会转化为国家政策,服务于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

  二、建设国家版权贸易基地。首先,基地服务于版权的国际贸易,目标是推动文化走出去。园区里与版权相关的大型企业就有三十多家,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国际版权交易额超过一亿。其次,解决版权企业融资的资产评估问题,这也是文化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现在已经形成《著作权资产评估的指导意见》已经正式发布。我们今年元月6日形成了版权评估中心,已经做过几个版权评估的成功案例。比如我们给电视剧企业进行版权评估,使其以11部电视剧版权作质押成功得到一个亿的银行贷款。另外,我们搭建了版权交易的服务平台“国家版权交易网”,提供版权买卖信息,这个网站2010年8月正式上线,至今有1万4千个注册用户,已经使用和访问的用户有68个接近于70个国家和地区。第四方面,我们提供版权公共交流平台如中关村版权交易联盟,现在接近90家成员;一系列版权沙龙,现已举办过27期。第五方面即提供信息平台,《中国版权年鉴》已经出过三本了。第六方面是通过版权争议调解中心进行版权争议调解。

  三、行业公共服务职能。如前提到的统计工作、人才培养都属于行业公共服务职能。

  四、文化产业领域的国际交流。从2007年起我们承办了两次国际版权论坛;2008我们开始做文化创意产业的论坛;从2009年开始我们就定位于“文化创意产业和品牌城市”的主题论坛,已连续举办三年。去年这个论坛被人民网评为最受关注的中国十大论坛之一,我们仅次于博鳌亚洲论坛和青岛蓝色经济论坛。这些论坛让国外的相关人士也了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是对国际交流、对外宣传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记者:如何服务于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

  曾繁文:园区首先要做的是产业集聚,我们在这里实现文化产业全业态集聚。通过一系列工作,我们得到了很可观的集聚数据:企业总数170家左右,2011年销售数据300亿左右,对地方GDP贡献在40亿左右。另外我们还在“孵化器”上下了很大力度,创业家、踏歌时代、爱戏网、读揽天下等都在我们的扶助培育中发展很快。  

  记者:如何服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曾繁文:我们建设了“创意及创意技术转移中心”作为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平台,北京市和我们共建了“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也是大学创意产业类成果转化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双实双业”,即实习实践、创业就业。每年我们举办三次招聘会等,并会有一些项目来帮助学生创业就业,这几年已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实习岗位700多个,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得到很好的锻炼。  

  记者:请您谈谈园区今后的愿景。

  曾繁文:根据中关村要打造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创新中心这一目标,我们要建设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文化创新中心。在“产”方面,我们已经是国家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了;在“学”方面,希望打造成国家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在“研”方面,就是要打造成国家的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事实上我们做的研究课题已经超出许多国际水平。  

  记者:您刚也提到,人大文化科技园近期在发起成立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联盟,请您谈谈这个联盟的缘起、机制、未来的工作思路及发展目标。

  曾繁文:文化部已经前后授牌了204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我们了解到这些被授牌的企业在被授牌之后没有做到充分的实质性的服务和管理,所以我们希望能建设一个联盟为大家提供交流平台。2010年我们提出这个思路,2011年进行了研讨,文化部产业司也给了我们正式的文件回复,确定由我们发起组织,现在联盟秘书处设在我们这里。我们主要的工作是实现产业集聚、正式对接、沟通交流、业务合作、智力支持、信息共享、人才培训、品牌提升、学术研究、意见征集、经验总结、人才招聘、投资融资等。秘书处作为指导单位支持整体建设。国家级示范基地都是联盟成员,省级示范基地作为观察员身份来参与。国家会对这些基地在财政基金支持时优先考虑,我们也会对这些企业的具体需求直接反应到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政府相关部门。  

  记者:老舍茶馆也是国家授牌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请您为我们的发展提提建议。

  曾繁文:你们已经形成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品牌,希望你们能在北京、全国以及全世界做得更大。我想,各地也会希望你们为他们创立税收增强品牌影响力。我们联盟秘书处也会支持你们走出去,走得更远。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