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合作社,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我们农村的供销合作社了,那里在我的童年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三十多年前的农村还没有通上电,家家户户都靠煤油灯照明,印象中,父亲总是每隔一段日子就去镇上的供销合作社打火油,家里吃的油盐酱醋用完了,也常是父亲去供销合作社购买。夏天到的时候,母亲就会带我去供销合作社买凉鞋,那时候都是塑料凉鞋,几角钱或者块把钱一双。每年的春节,母亲还总要带我去供销合作社扯布做新衣服,这是我最高兴的事情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一天天长大,上到小学四年级就去镇上的中心小学了。学校离供销合作社很近,走百十米远就到了。如果手里有了零花钱,我就在放学后或者上课前到供销合作社里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水果糖,有玩具;有时,父母亲有事情很忙,就让我在放学时顺便到供销合作社买生活用品回来。供销合作社卖的商品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丰富,日常的油盐酱醋茶当然永远都不会少,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广大农民更需要,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三大件”则是结婚办喜事人家必不可少的。在我的记忆里,供销合作社是我们普通百姓去的最多的地方,那是我们的确离不开供销合作社,我们的生活必需品都要靠它提供。
当然,那时的供销合作社也不只提供给人们日常生活用品,还收购老百姓交售的东西。记得在校读书的时候,老师常叫我们勤工俭学,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把日常生活中的废品收集起来卖给国家,为此我还特地找了根细钢筋磨得尖尖的,专门捡废纸用。如果家里杀了鸡鸭,我就把鸡鸭毛带到供销合作社去,换些零花钱,每只鸡鸭毛可以卖三五分钱。在我印象中,我还卖过牙膏皮、空酒瓶、破铜烂铁、猪骨牛骨等等。铜铁较贵些,一斤能卖一两毛钱,但很少有;牙膏皮、空酒瓶只有一二分钱一个,钱虽少,但也能买根油条吃,买个水果糖。
进入新世纪,供销合作社也得到了不断改革和发展,经营的规模越来越大,形式也多种多样,商品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超市、连锁店,城市、乡村到处都有,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现在,在我们农村,各种各样的专业合作社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专业合作社产业分布广,辐射领域不断拓展,广泛分布在种植、畜牧、农机、渔业、林业、民间传统手工编织等各个产业。专业合作社成了我们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得力助手。
拿我自己家来说吧,上世纪我们家还不富裕,家里只有不到十亩的土地,每年也只是种些水稻、麦子等,收入非常有限,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几年前,政府鼓励农民土地流转入股,扩大种植规模,组建专业合作社,我积极响应政府的这一号召,马上加入了合作社。入社后,我的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管理,从水稻种植到收获到大米加工再到销售,都有专门的人负责。对我们农民而言,加入适合自己生产生活的专业合作社的确有很多好处,可以解决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销售、农产品加工增值等很多问题。而且我和家人也有了更多选择,既可以在合作社里打工获得一定的报酬,也可以到外面打工挣钱。入社后,我家的收入明显增加,如今早已脱贫致富。回过头来看看,我由衷地想,当初我加入专业合作社真的是走对了路,是合作社改变了我家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