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5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多措并举 防范信用风险

安徽省六安市郊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张锐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信用制度尚未健全,信用良好的农户与信用差的农户在市场上所享有的待遇没有多大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信用意识,使得农村地区客户信用意识淡薄,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风险。

  农村信用社的网点主要分布于广大农村地区,受地域限制,信息化程度较低,风险管理系统开发仍处于单机操作和各网点机构分散联网的第一阶段。由于风险管理系统的不完善,造成信息不对称,从而不能有效预防、控制信用风险的形成。

  同时,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评级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广大基层社信用评级一直运用加权评分法的传统模型。这种简单的方式只包含定性的分析,模型中常常忽略对关联性的考虑,缺乏对信用质量变化的前瞻性。

  通过以上种种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要想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同业竞争力,维系农村金融安全,还须加大对信用社风险防范的研究力度,尤其应注重信用风险防范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优化信用评级。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系统:通过构建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有力解决由于信用风险预估的缺失导致的信用风险。各网点信贷人员应加强对信贷客户信用质量变化的跟踪记录,健全信用预警机制,通过各基层网点对客户信用状况的系统化归类,统一管理系统化分析,防范由于信用质量变化导致的信用风险形成。

  二、提升信用评级技能: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要总结自身优势。在评级业务的发展中,各评级单位及信贷人员要不断总结自身经验,评级指标要不断细化。

  有必要对不同的设计方法做一个比较,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和先进评级方法,进行信用评级。信用评级的方法是指对受评客体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并判断优劣的技巧,它贯穿于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全过程。按照不同的标准,信用评级方法有不同的分类,如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主观评级方法与客观评级法、模糊数学评级法与财务比率分析法、要素分析法与综合分析法、静态评级法与动态评级法、预测分析法与违约率模型法等等。由于这些方法相互交叉,各有特点,并不断演变,且在主观评级方法中,更多地依赖于评级人员对受评机构的定性分析和综合判断,所以要建立信用评级的培训机制,优化评级方法,提升信贷人员的评级能力。

  三、风险对冲:由于近年来信用衍生品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风险对冲被广泛用来管理信用风险。农村信用社可以运用风险对冲来管理非系统风险的信用风险,通过对冲比率的调节将风险降低到预期水平。

  风险对冲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自我对冲是信用社利用资产负债表或某些具有收益负相关性质的业务组合本身所具有的对冲特性进行风险对冲;而无法通过资产负债表和相关业务调整进行自我对冲的风险,可通过衍生品市场进行对冲。

  四、风险转移: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购买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措施将风险转移,其方法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方面。

  保险转移是指农村信用社投保,以缴纳保费为代价,将风险转移给承保人。当被保险人出现风险损失时,承保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责任给予被保险人经济补偿。

  非保险转移则是通过选择有资质的担保公司作为第三方担保,为客户提供贷款担保,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信用社在发放贷款时,要求借款人提供第三方信用担保作为还款保证,如借款人在贷款到期不能偿还全部本息,则由担保人代为清偿。通过风险的转移可以大大降低信用社的信用风险,保全信贷资产的优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