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重要战略思想。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历史时期,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加快改革步伐,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推广服务能力,着力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科技教育发展之路。
回良玉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与时俱进地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举措,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农技推广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农业人才培养取得新的进展,为实现粮食生产“八连增”和农民增收“八连快”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我国农业科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重大创新成果不足、应用转化效率不高、科技体制机制不顺、人才教育培训能力不强的问题还相当突出。面对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农业资源刚性约束和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压力,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产品供求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加快发展农业科技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为紧迫。
回良玉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科技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动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为宗旨,切实把握好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力争在核心关键、基础前沿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当务之急是要攻克种业难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二是以主体多元化、服务优质化为方向,充分调动各类农技服务主体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共同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方便实用的农技服务,合力破解“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三是以科技资源整合为重点,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统筹协调,优化布局结构,强化协同创新,完善评价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农业科研产出效率。四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中心,全面振兴农业教育,努力提高高等农业教育质量,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提升农业学科建设科学化水平,吸引优秀中学生学农,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五是以保障农业后继有人为目标,加大各类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和培训工程的实施力度,强化政策引导,创新培训模式,通过技能培训、产业带动、创业扶持等多种途径,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带头人。六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教育投入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教育,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农业科技教育投入格局。七是以互利共赢为出发点,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实现在更高起点上的自主创新和跨越发展。八是以多方协同参与为核心,建立富有效率的协作配合机制,弘扬科学精神,创造良好学术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环境。(欣 闻)
新闻链接
8项举措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
本报讯 6月2日,记者从农业部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我国将通过8项措施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教育工作,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来推动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
据了解,这8项举措是:一是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今年要实施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和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建立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专业性或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为骨干、科学观测实验站为延伸的一体化布局的农业实验室体系。二是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今后要不断完善优势科技资源组合模式,统筹布局科研力量,积极探索国家体系与地方创新团队联合协作的新机制,联合攻关着力解决区域产业技术难题。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快建设1万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集成示范150项农业轻简实用技术,培训好10万名基层骨干农技人员,促进农业科研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三是加快优势区种子基地建设。制定实施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在支持企业商业化育种、良种繁育补贴、种子储备、制种保险、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四是着力推广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今后要大面积推广和实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建立稳产高产技术体系。五是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菜篮子”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今年中央财政初步安排高产创建资金20亿元,支持建设1.25万个粮棉油糖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让农民群众学会新技术、用好新技术,学会集成运用技术。六是落实好“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待遇要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收入相衔接,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七是抓紧推进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工作。八是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试点。抓紧筹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重点扶持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立志务农的初高中毕业生和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宗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