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筹建首个县级层面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
江苏省有望诞生首个县级层面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记者从江苏省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的东海县获悉,该县将在江苏省金融办的指导下,开展县级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试点,鼓励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由此,东海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望拥有自己的“专属银行”。
继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支农金融机构之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以农民自己的“虾米银行”亮相,成为农村金融多元化选择中一支不容小觑的生力军。据了解,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可存可贷,存、贷款利率一般执行商业银行标准,合作社社内资金仅限于“内循环”,唯有社员才有存贷资格。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社员除可获存款利息外还能够享受分红。
目前,江苏现有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大多限于同村村民或同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与互助,系民间自发的并且大多未获得银监部门核准的,此次由江苏省金融办倡议设立省级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尚属首例。
东海县农工办副主任武海云透露,江苏省金融办鼓励东海全县8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申请入股资金互助合作社,初步拟定入股股息为每月5厘,投放月息为8厘,暂定注册资本上限为2000万元。目前,东海县已有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3家农业龙头企业响应作为发起人,发起资本金总额已经达2500余万元,其中出资额最少的为10万元,最多的达到了出资额上限的200万元。资金互助合作社将在东海县工商局登记,预计将于今年7月成立,并由省金融办监管。
对于看惯了银行“脸色”的农民而言,东海县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令人期待也招来议论。一方面,入股5厘,投放8厘,较小的利差是否会削弱专业合作社的入股积极性,进而影响资金互助合作社未来进一步增资壮大;另一方面,资金互助合作社未来的待遇也引发猜想。以国内较早成立的由浙江温岭箬横西瓜合作社社员出资组建的玉麟农民资金互助社为例,从2010年2月成立迄今,该合作社营业税、所得税及安保体系与正规银行别无二致。温岭农工办副主任邵满德认为,这些都增加了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营成本。
那么即将成立的东海县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能否享受优惠?对此东海县农工办副主任武海云透露,目前江苏省金融办尚无明确方案,一切都有待边摸索边创新。
(青 云)
“三农服务社”探出服务粮农新路子
挂牌刚刚三年多的山西中储粮寿阳直属库,创造性地在省内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内率先推出“三农服务社”,唱响了一曲“服务粮农怎么种,帮助粮农卖好价”的激昂旋律。
山西中储粮寿阳直属库从去年12月开始探索创建 “三农服务社”。服务社主要依托“直属库+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民经纪人)+农户”模式为粮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在扩大粮源的同时,以订单形式对售粮农户实行“二次返利”。
在这一模式当中,直属库负责聘请农科专家向粮农开展农技指导,推荐优良品种和优质化肥;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民经纪人)签署订单购粮协议,并开展贴心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民经纪人)则负责组织粮农统一向直属库交售达到不同收购等级标准的玉米 (以当日挂牌价结算),在交售达到订单协议规定的数量后,再代粮农领取每公斤0.01-0.03元不等的补价(即直属库所述的”二次返利”)。
5月26日,记者在寿阳县采访时了解到,山西中储粮寿阳直属库自推出“三农服务社”以来,已先后投资200万元购置玉米烘干机,为粮农烘干玉米1万余吨;免费为农民经纪人提供优质玉米脱粒机35台,拿出5万元补贴种粮大户购买气吸式玉米精量播种机;仅今年春耕期间,就为粮农组织调运优质化肥3000多吨,组织农科专家开展技术培训20余次。
在寿阳县朝阳镇五顷垴种植专业合作社,该社理事长崔玉贵兴奋地说:“与直属库签订协议后,大家多打粮、打优质粮的心气更足了。还有二次返利,粮农们打心眼里高兴啊!”
“三农服务社”已与全县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签署合作协议,发展订单农户500余户。本着“签署一个、规范一片、富裕一方”的宗旨,今年“三农服务社”计划吸纳4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捆绑式经营”,全力推进当地粮农增收的进程。
(金建强)
我国夏粮总产有望创历史新高
本报讯 5月31日,农业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安徽省寿县举行2012年小麦跨区机收启动仪式,这标志着全国小麦主产区夏收工作全面展开。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分析,今年夏粮面积增加、单产提高,未来一周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全国夏粮总产有望创历史新高,冬小麦有望实现连续9年增产。据介绍,今年全国将投入1400多万台套农机具参加抢收抢种作业,预计全国冬小麦机收水平将超过90%。
今年以来我国两次下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补助,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指导农民广泛采取抗灾减灾增产措施,有力促进了小麦苗情转化升级和产量形成。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狠抓工作落实,特别是各级农业部门大力开展“奋战六十天再夺夏粮丰收”行动,深入推进高产创建,有效推动了大范围平衡增产。今年夏粮在产量基数高、生产成本高等不利条件下再获丰收来之不易。
据了解,今年夏粮生产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面积稳中有增。预计夏粮面积达到4.15亿亩,比上年增加198万亩。二是单产预计再创新高。根据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实地调查分析,今年冬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中,亩穗数明显增加,穗粒数持平略减,千粒重略有增加,预计亩产将提高10公斤左右。三是主产区有望全面增产。今年冬小麦播种基础好,田间管理措施到位,小麦长势均衡,特别是旱地麦长势喜人、增产明显。全国11个小麦主产区都反映夏粮呈增产态势。
(杨平)